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移动高管外逃:提前5年布局,卷款过亿

http://www.CRNTT.com   2010-07-12 13:01:19  


 
  权力从何而来 

  作为一个在中国移动省级公司的中层干部,李向东何以一手在唱片业呼风唤雨,一手操纵下游具体业务操作?一些业内人士将矛头指向中移动的“基地”模式。
 
  在中移动提出“基地”模式之前,中国各大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都是分省而治,每个业务的运营主体都是省分公司,而无线音乐基地的建立是对这种模式的颠覆。中移动改革的初衷是集中采购,集中管理,提高效率,但实际操作中因将内部资源更加集中于一个部门和一个人之手,为相关者创造了更大的寻租空间。
 
  在李向东手中,掌控着中国移动31个省近4亿多用户的无线音乐应用,SP和CP要与中国移动就无线音乐合作,李向东是绕不过的人。李向东最早提出中央音乐平台与音乐内容资源方(唱片公司)按照五五分成,SP分成则根据不同公司具体谈。合同谈定后,将递交四川移动法律部门审查,主管副总经理处盖章。但业内人士表示,这类审查和盖章目前形式大于实质,对于在四川移动有十余年根基又是无线音乐基地创始人的李向东而言,形同虚设。 

  中移动对SP管理的分级模式和移动搜索排名亦产生了巨大的灰色监管空间。中移动根据合作SP的综合实力与增长性,将之分为优秀和普通两个等级,其中优秀又分为A、B、C级别。中国通信业资深人士项立刚评论说,“理论上资源会越来越向高级别SP倾斜,低级别的慢慢被淘汰。但实际上主要决定于与李向东的关系亲疏。” 

  “无线音乐排行榜”等类似的产品排行榜单也是如此。无线音乐各门户界面上的推荐直接影响到用户下载量,即收益。项立刚称,目前电信公司普遍监管不严,冲榜比较笨的办法是SP“自消费”刷榜,有能量的SP凭关系就能排到前面。 

  “这种商业模式(‘基地’)的根本特点就是垄断,有通达客户的渠道,掌握几亿手机客户,钱要从这里收,任何增值产品都要通过它转发出去。”一位接近中移动的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集中管理只能带来更大的集权腐败。
 
  但在李向东案发之前,基地模式被认为有利于集中资源发展新兴业务,还引来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模仿。中国电信在广州建立了全网数字音乐运营中心。中国联通略有不同,成立独立子公司——中国联通音乐公司负责全网音乐运营,但因为唱片公司合作积极性不高,中国联通尚未打开市场。
 
  原环球唱片无线音乐负责人向本刊记者表示,唱片公司乐于接受现在的移动模式,主要因为摆脱了过去对于SP的依赖,减少了“压榨”层级,但很多CP都对现在的分成模式不满。 

  该负责人介绍,CP与基地直接五五分成,主要是来自信息费,但由于用户活跃度不高,具体算下来很可能拿到手上的很少。比如一个人定制了彩铃,一个月5元,一年支付60元,但可能他只支付2元下载了一首歌,意味着CP只能从移动总计62元中收入1元。 

  从四川移动内部统计看,信息费仅占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增值业务收入的14%。 

  中移动在SP领域遭遇的问题并不新鲜,是很多大企业都面临的难题。将李向东的出现归罪于“基地”模式并不完全公平,因为只要中移动仍是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垄断者,想在这一领域发展的CP和SP就必须找中移动合作。即使没有“基地”,由各省移动来运作,其结果无非是各唱片公司和SP要拜会的码头从一个“李向东”变成多个。
 
  解决类似的“大企业病”,真正走出新的管理模式的是手机终端厂商。以苹果为例,苹果推出了在线音乐商店iTunes,曲库内容超过800万首,是全球第一大网络音乐零售商。苹果网上商店向所有开发者开放,除了每年99美元的注册费,没有其他费用,对个人和大制作公司一视同仁。 

  这种开放的平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中国移动虽然有巨大的用户规模基数,但用户活跃度不高,其设置的审批式的运作流程,也形成了“一夫当关”的局面。
 
  3月29日,四川移动正式下文将李向东免职,任命四川移动建设中心总经理陈健骥接替李向东原职。这意味着李向东灰色王国的终结,但还有很多其它的类似寄生国仍然活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