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宏观政策公信力直面“两高”大考

http://www.CRNTT.com   2010-12-24 08:54:24  


 
  其二,无论是加息还是收紧信贷,不可避免地会对投资产生挤出作用,从而冲击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影响最为直接。这就好比病人服药,不吃药可能意味着病情的加剧恶化;但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如何让政策副作用最小化,避免对弱势企业的伤害,央行必须有所考虑。

  文章表示,无论是持续加息,还是信贷管制,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虎狼药。那么,我们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呢?

  传统上,中国治理通胀,往往循着一条“自上而下”的路径,即决策层和央行拍板、金融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层层落实。但以今年“管理通胀预期”的实践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预期管理这一思路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政府并没有真正从公众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对通胀的理性预期和对政策效果的真实评价。

  文章指出,遏制通胀加速,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要让公众相信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关于控制物价的政策承诺是可信的。换言之,要通过“自上而下”的决策与“自下而上”的反馈这两个层面的互动,去实现这一目标。例如,中央政府必须向公众证明,在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两者之间,愿意做出权衡取舍,放弃部分GDP数字以换取减慢CPI增速;而央行更有必要让公众相信,其货币发行量和信贷规模增长将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对于第二个挑战,从情感上,公众自然愿意相信政府,因为房价若真能降,就意味着更多人有机会圆了“住房梦”;但从现实和理性的角度来看,尽管人们内心很难接受,开发商放出的“不要指望房价降下来”的狠话事后往往被证明是“逆耳良言”。

  首先,房改12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单边市”,即它只有上涨的可能,几乎从来不降。即便是在2009年这样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寒流中,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屹立不倒,全国房价平均涨幅高达24%,北京市商品房价格更是暴涨了52%!

  其次,政府和开发商在“言”与“行”的一致性上也存在鲜明反差。近年来,开发商不仅与某些经济学家在公开场合一唱一和,鼓吹房价必然上涨、诱导买房对冲通胀风险等观点,并明目张胆地通过囤积土地、捂盘惜售等手法来炒高房价。反观政府,则存在多个不一致性: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有不同调门,地方政府对中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阳奉阴违,以及相关部门对房地产信贷、市场调控措施的时松时紧等,都使得公众无所适从。

  最后,就整个中国宏观经济来看,房地产仍是支柱产业之一,它直接影响50多个部门近 2000种上游产业;就地方经济来看,它关系到中国2000多个县市的财政和税收,涉及各级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升迁,影响众多国有银行的收益,甚至还与一些公务员的名义或灰色收入直接挂钩。所以,在开发商和公众之间,地方政府并不能很好地充当一个监管者和客观第三方。本轮房价调控,可谓是近年来政策力度最大和措施最严厉的一次,各级政府已先后出台了两波密集的调控措施,可惜都未能打在高房价的“命门”上,效果仍然乏善可陈。

  文章强调,2011年,中国能否破解“两高”困局,将成为考验政府公信力的试金石,而破解之道,恰恰就在于提高政策本身的可信度,在目标和工具上保持“动态一致性”。对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给公众一个稳定的预期和信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