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进入“亿元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10-12-29 13:34:52  


 
  “这次拍出3.08亿的《平安帖》,只有0.3平方尺,四行41个字,是《平安帖》的不全本,而且还存在‘真迹’、‘摹本’、‘何时摹本’的争议。但无论如何,它的确是一件稀罕物,用乾隆皇帝的话叫‘可亚时晴’,是中国有文物艺术品拍卖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书圣王羲之作品。就其独特价值来说,买家还是很理性的,如果是全本,价格将更无法估量。它的高价成交,无疑为今后书法作品和信札手稿的拍卖开拓了更广阔空间。”

  5年前的嘉德拍卖会上,关注中国古代字画的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曾以2500多万元的高价拍下了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张忠义说,这在当时让他非常震惊。2009年,这件藏品在保利的拍卖会上现身,“拍了6000多万,几年间,尤伦斯就赚了4000万。”

  张忠义说,这样的事例在收藏圈还有很多,用行话说,“十年十倍”绝对不是梦。

  叫价直接从2000万跳到4000万

  而这个高投入、高回报的投资平台,也不是一夜之间搭建起来的。

  张忠义回忆,在1993年,当拍卖这种交易形式刚刚进入收藏领域之时,涉足者都是资历颇深的收藏家,“憋了很多年的劲终于使了出来。”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却给刚刚繁荣起来的收藏业泼了一瓢冷水。

  “对中国收藏界来说,大的调整发生在2005年,真正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事件,是国际资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场炒作。”张忠义解释说,当代艺术指的是非中国传统风格、带有西方特色、个人化的现代作品。

  “国外的艺术品投资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这个领域刚刚兴起了20年。2005年是国际资本和国内收藏市场相互交融表现最突出的一年,很多外国收藏家开始大量收购中国当代艺术品。”

  张忠义说,中国新生代艺术家由此备受关注。那时候,宋庄的画家很多搞波普艺术,一些批判现实的题材或造型奇异的作品,在国内接受度不高,只卖一两万元。而国外资本对这类作品大规模收购。

  这些当时并不值钱的作品开始亮相国外拍卖市场,“经过作价、假成交等方式,很快身价倍增, 一些作品在当年拍到几千万已不新鲜。”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首先在海外被炒热,不久,外国基金会开始高价抛售,而国内藏家则竞相购买。后来中国藏家才发现,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炒作,作品价值与价格严重不符,结果到2008年,这些作品连2005年的一半价格都不到。

  “到现在,搞收藏的还有不少人被套在当代艺术品上,他们也想解套,但是当代艺术品价格回升很慢。”

  在当代艺术火爆之时,古代书画、瓷器价格还偏低。随着市场的成熟,人们对文物艺术品的理解也渐趋清晰。

  “文物与艺术品是两个概念,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文献价值,是已经盖棺论定的,而且数量有限,所以投资风险较小。而艺术品当前只具有艺术价值,它的历史和科学文献价值要经过时间和空间检验,在未来才能体现。大浪淘沙,今天的艺术品和当代艺术家能青史留名的是极少数,所以投资有很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张忠义总结说,现在最热门的、占收藏品交易量六七成的书画作品中,古代书画最为值钱,动辄上亿元成交;其次是近现代书画,比如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的作品,都曾经拍出上亿或数千万高价。

  这样的价格,已经非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可以企及。张忠义感叹:“过去的拍卖会,规则是‘2、5、8’,就是2000万、2500万、2800万这么往上加价,现在直接从2000万就跳到4000万了。”

  他说,收藏界正迎来一个新高潮,最大的特征就是---收藏的市场主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文物艺术品的投资功能已经超过收藏功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