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全球性通胀压力虽大但仍然可控

http://www.CRNTT.com   2011-03-12 08:56:59  


 
  市场进一步担忧的问题是,鉴于目前新兴经济体大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农业生产力提高速度缓慢或农业领域的投入不足,加上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全球范围内农产品和石油供应紧张,这些产品的长期需求却“不减反增”。由此,不能忽略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对全球性通胀压力的长期影响,包括传导到对核心CPI上涨的影响上。

  文章认为,2008年末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主要经济体国家的政府与央行竞相采取宽松性宏观经济政策,试图刺激经济复苏与增长,其中尤以美联储最为突出,维持超低利率和超量发行货币,由此埋下当今全球性通胀压力产生的危险种子。

  这是因为,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无疑是向全世界发行美元,因为额外创造的货币供应,加大了美元持续贬值压力,促使大量资金流向更高收益率的其他货币及其资产,这种货币套利的结果相当于美国向其他国家发行了大量美元。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因为热钱流入而面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压力;另一方面,热钱的大规模流动,又造成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鉴于美国当前的核心CPI水平仍然较低,美国有鼓励通胀的宽松性宏观政策的操作空间,客观上也向全世界输出了通胀压力。

  问题的核心在于唯有美国经济实现了真正的复苏与增长,美联储才可能终止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性通胀压力才可能得到有效缓解。从目前来看,这一时间窗口似已到来。据近日美联储发布的褐皮书报告称,美国经济“继续以适度到稳健的步伐增长”和就业市场有所改善,表明目前美国经济复苏前景较为乐观。

  文章指出,一旦美国经济进入稳步增长轨道,控制通胀将重新成为美联储的重要政策目标,这预示了美联储有可能提早进入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阶段,估计在英国和欧盟先后启动加息程序后,美联储也将在年内或第三季度采取加息措施。此时,全球过剩流动性将有望逐步回流美国,换来新兴经济体国家通胀和经济增长双双下降的预期结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将随国际资本的撤退而稳步回落,全球性通胀压力将由此得到真正缓解。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