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小康社会”过时了?

http://www.CRNTT.com   2011-12-28 11:58:34  


各地宣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横幅很多。
    
“小康”被扶正,成改革旗号   

  70年代末期举着“小康”旗号改革,其又成为了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合法性象征

  改革开放以后,“小康”构想被赋予了科学内涵,上述的种种错误政治解读才不再见诸报端。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建国以后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的奋斗目标。十年文革后国民经济几近崩溃,1978年的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又提出了中国未来23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全面跃进”的规划,此后倡导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在先后组织国内外考察以后,中共提出了区别于西方的“中国式的现代化”。

  1979年12月6日,中共领导人将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概括为了“小康之家”:“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小康”意味着“还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人均GDP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就算是小康生活

  小康社会,其实是给“中国式的现代化”定出了一个标准,把党的战略目标和群众的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经济发展战略变成与每个中国人利益相关的具体的、明确的发展目标。“小康”作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就是还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具体量化上,参照了西方社会衡量国家或地区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小康之家”这个笼统的、没有任何量化指标概念确定了人均1000美元的标准。

  经过实地调研、计算和研究各种条件,包括国际合作的条件,中共在1980年10月首次把一千美元的目标调整为800至1000美元。此后,又对如何实现小康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设计和规划,提出了争取20年翻两番;即10年翻一番,第二个10年再翻一番,“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进入小康社会。”这样的路线设计,其实是“为了把目标放低一点,防止产生急躁情绪,避免又回到‘左’的错误上去。”
  
  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各地涌现了“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小康概念”的提出在当时考察了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有助于将经济建设纳入正轨,也是给国民许诺
“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在当时的中国其实颇具现实意义。一方面是文革对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局势也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80年以美元计算的人均年国民生产总值,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五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数是10588美元,而中国仅为290美元。像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居民生活水平也高于中国的生活水平,印尼谷物产量是5100亿市斤,而1978年中国谷物产量仅为531亿市斤。亚洲四小龙也是在此期间踏上历史舞台。

  社会主义国家也走在我们前列。1976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是9370亿美元,是美国的一半左右。从1947年到1977年,南斯拉夫社会总产值增加了5倍,平均每年递增6.1%,人均国民收入从1947年的200美元增加到了1977年的1600美元。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蒙古和古巴等国家,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居民生活水平都超过了中国。基于上述背景,从务实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小康之家”这样的“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既符合了中国国家建设的现实,也是给国民的一个可以期待的许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