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小康社会”过时了?

http://www.CRNTT.com   2011-12-28 11:58:34  


   
“小康”概念难量化   
   
  “小康”实质只是一个旗号,而非量化标准,内容涵盖政治、文化、社会无所不包反而成为空壳概念

  此后,在“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在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得到了正式确认。199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提前完成,中国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但在此之后,小康水平和小康生活的内涵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其承载的内容其实已经超过了概念本身涵盖的范围。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进入新世纪,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十六大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被确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上,赋予了小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新内涵和新要求。

  到今天,为“中国现代化”拨乱反正的经济概念——“小康社会”已经具有了显着的政治含义,即使是政治改革,也被置于“小康社会”的概念之下,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小康”本是用来形容居民生活温饱,介于贫穷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经济状态,如今却成为了“和谐社会”的同义词,内涵包括了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小康”概念的提出能拨乱反正,且为中国现代化指出明路。这样的功能,在今天已经微乎其微,“小康”实际上成了一个什么都能往里装的概念坑。 
   
  “小康社会”标准不一,且涵盖众多定性指标无法一一量化,“实现程度80.1%”的量化结论其实无效 
此次统计局公布“小康社会实现数据”,之所以让众多网民感慨“被小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目前的小康社会评价体系混乱,标准不一。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小康指标体系,大概有四种,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国家统计局1992年提出的指标体系。此外1991年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提出的标准,各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小康标准,其他研究机构制定的标准,都因各自特点而各有市场。同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年版称2000年的实现程度是59.6%,但在2006年版中,2000年的实现程度又变成了57.05%。

  之所以出现各种争议,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小康社会毕竟是一个社会概念,而且内涵也在与时俱进,无论是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都难以对其进程作出准确的监测。尽管小康报告的全文上既有数字,又有图表,但定性概念与定量概念本身就无法很好地转换。将“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民主法制”、“文化教育”等定性概念,通过统计科学描述为80.1%、93.6%、68%;又将“基尼系数”这样的定量概念定性描述为“略高”,进程的监测其实颇为无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