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国为何“四周皆敌”

http://www.CRNTT.com   2012-02-05 10:08:54  


 
  理论的认识还需要放置一个更长的历史发展框架里面来看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历史关系,我们才可以认清楚这个关系的变化,它是怎么来的。在历史上,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模式,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40年之前的这个历史时期,它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通过朝贡体制建立了天下秩序,这是一种跟欧洲完全不一样的国际关系模式。第二阶段是从1840年到1945年,是以欧洲列强为中心的。为什么是1945年,因为1945年是一个关键点,我看了美国的一个外交员叫史学家孔华润主编的《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他指出一直到1945年整个欧洲的秩序还不是由美国控制的,还是欧洲,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虽然上来了,但是外交上还依附于欧洲,所以1945年是一个历史转折点。第三个阶段是从1945年代1990年,以美苏两个超级国家分享世界霸权权力为中心。在美苏分享世界权力的格局下,中国不是苏联的敌人就会是美国的敌人,所以不是倒向苏联就要倒向美国,东南亚国家也是,是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的。第四个阶段是1990年代至今,以1990年代前苏联瓦解和东欧剧变为标志事件,中国通过改革开放逐步崛起,世界出现一超多强格局。从国际秩序的稳定性角度看,前三者是一个相对稳定性比较高的秩序结构,最后这种一超多强是一个不稳定的秩序结构。也正是因为国际秩序的不稳定结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国际政治中的错误知觉会更容易产生。

  从现有的国际秩序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四种,一个是霸权秩序,即在国际体系里有一个绝对的霸权国家。第二个是均势秩序,我们看整个欧洲的历史,几乎是一个均势力量发展的历史,英国、法国、德国都有过想重新统一欧洲,建立霸权国家的企图,但是在欧洲的均势力量下都瓦解了。第三个就是朝贡秩序,古代中国是这样一个范例。但从现实看,美国和东亚的关系秩序里面,实际上存在一个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朝贡秩序,为什么?你看整个的东亚这些国家的主权是不完全的,它的政治主权是独立了,但是它的军事主权,几乎都是由美国托管的,韩国,日本,军事主权是由美国托管的,由美国提供了这些国家的安全保障,这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朝贡秩序。第三个就是共同体秩序,现在的欧盟就是这个秩序。现在有学者提出,东亚能不能成为一个共同体,建立类似欧盟的共同体秩序,我个人以为这是中国崛起和周边国家的安全困境要考虑的重要议题。我们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南海问题。我们首先看南海问题的由来,南海问题非常复杂,用孙歌的话来讲,是一部互相缠绕的历史。一个是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我查了下资料,南海50多个岛礁上面,越南占领几个、马来西亚划了几个。南海问题实际上是从南越从1974年开始占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开始的,1975年越南统一以后,大幅度南进,从南沙群岛开始着手占领南沙岛礁,后来西沙中国占领了。问题是从1975年到现在持续了近四十年了,但迄今为止中国外交部没有对越南、马来西亚尤其是越南侵占中国的岛礁和南沙群岛领土问题提出过一次抗议?也没有采取任何的反制行动,这是历史的。1979年华国锋是向胡耀邦提出开发南海问题的,但那个时候中国刚刚改革开发,加上和越南的自卫反击战,政局还不稳定,可能还无暇兼顾。现实的情况是从2007年底开始,越南把南海发包出去开采,造成既成事实,整个南沙,迄今为止1140多口深海采油井,年产量5200万吨,很快会发展到一亿吨。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问题说到底就是资源问题了。虽然我们一直在向南海宣示主权,但是在国际法层面,主权的获取一个是主权宣示,其次是有效控制,这是必要条件,而中国的海军也好、空军也好,还难以对这些岛屿进行有效的控制,因为在中国的海军和空军还没有发动一场在200海里以外战争的能力。

  其次,南海问题还涉及到中国的九段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二战以后,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根据战胜国对国际势力的重新划分,中国在海洋边界权属就划了这么一条线,即所谓九段线。因为中国是战胜国,这条线是没有跟任何的周边国家进行商量测绘的,而且东南亚这些周边国家以前很多是英属或者法属殖民地国家,还不是独立国家。中国最南端是曾母暗沙,从海南三亚过去有1600海里,但它离马来西亚只隔了110海里。我们重新再看美国的崛起,实际上是跟美国和苏联联合起来对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实行解放运动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解放殖民地国家,让它们独立出来,从而削弱了英国和法国大量的地缘政治的战略资源。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1950年代看中国的国际关系,以前中国是不讲国家利益,讲国际利益,中国是“三个世界”来划分天下,而不是以民族国家来看国际关系。北大历史系杨奎松曾经写过一篇《60年前的中国道路》的文章,他写的1960年代的中国道路,中国是代表社会主义国家在周边国家进行革命输出的,是要在周边国家建立社会主义体制的。所以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和李光耀见面,要新加坡的企业到中国去办企业,投资中国,李光耀给他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中国不要向周边国家输出革命了。

  现在已经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世界,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世界观是不是也全球化了,我看并不见得,现在网上民族主义情绪很强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认识,包括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很多时候还在一个比较封闭的思维和世界观里。其次也是跟我们目前很多资讯不对等不公开有关,我们还缺乏对国家战略问题进行公开辩论的机制,所以导致很多小道消息满天飞。这样就会形成一个错误的认知环境。最后,我引用中国古话来结束,判断一个人是究竟是怎样的人,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在国际关系里也是,国家的言行构成了双方关系认知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约束条件,不仅是我们要对周边国家“听其言,观其行”。周边国家对我们也是“听其言,观其行”,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认知过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