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前宏观调控宜侧重结构性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2-08-20 08:52:49  


 
  其次,从实现目标的政策选择来看,应更强调总量政策之外的结构性政策,特别是不宜让货币政策孤军奋战。今年6-7月,中央银行两次下调基准利率,间隔不足一月,而且不排除还会降低准备金率,“扩张”味道十足。但在看到货币政策积极作用的同时,更应看到其局限性。

  现在,一些大中型企业并不看好宏观基本面,也不愿过多投资,银行虽“赔上笑脸”,后果也只会“索然无味”;同时,小微企业虽然投资意愿强烈,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却少有问津,导致实体经济一方面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一方面民间借贷利率高企、非法集资屡禁不止,货币政策再次走入“收风筝易、放风筝难”的窘境。为此,顶层设计者的视线宜转向结构性政策,如财政政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等。

  第一,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12.2%,虽然增幅较上年同期显着回落,但仍大大快于GDP增速。另外,中央财政赤字及国债余额占当年GDP比例也远远低于国际公认警戒线,积极财政政策大有空间可为,如可全面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财税支持。

  第二,要为金融监管政策正名。至关重要的是,不应再将监管政策视为与宏观政策相对立的微观政策。从国际上看,此次金融危机之所以在发达国家爆发并蔓延,恰恰说明其监管存在漏洞和误区,已经到了非改不行的时候。但国内有人还在照搬西方过时“经验”,认为监管工作不过是金融法律的执行,应完全独立于宏观周期。

  事实上,中国宏观调控历来是“一盘棋”,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参与者不但包括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也包括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建设、金融监管、商务、工信部门,甚至还包括农业、交通、铁路、科技、环保等部门。与此同时,最近几年,金融监管部门在宏观调控中进行了很多探索,在严肃执行法律法规的同时,也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更为灵活的监管措施。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正在面临严峻考验,加之监管政策更容易处理结构性问题,所以,不但不应阻止监管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使用,而且还需进一步鼓励其有更为积极的表现。

  第三,要重视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的使用,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012国发28号),拟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典型的产业政策,不但为银行信贷指点了迷津,也给财政政策“积极”指明了用武之地,可以说是“稳增长”的重要支点。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政策或环保政策拟定出台以后,就要坚决执行。例如,针对“两高一剩”行业项目,就决不应允许其在发改部门立项成功,也决不允许其环评在环保部门通过,否则,后续银行信贷和财政资金就会成为没头苍蝇,徒增不良贷款,或者让纳税人的钱白白“打水漂”。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