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会谈”的举行及圆满结束给人们带来颇大启发。 |
中评社北京12月13日讯/澳门新华澳报今天登载富权的评论文章“安排应是未来式而非马英九所指过去式”,内容如下:
以“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台北会谈”的举行及圆满结束,给人们带来颇大的启发作用。为此,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昨日在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指出,“台北会谈”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阶段形势下,在台湾举办的较大规模学术研讨会,使双方学者首次就“强化互信、深化发展”的主题展开交流研讨,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也表明了两岸关系正不断向前发展。两岸学者在会议中虽有歧见,但同时提出许多富建设性的意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动力,为政治对话与协商创造条件,这些都具有积极意义的。
既然如此,这种有红蓝绿政治光谱的学者专家参与的“高含金量”的民间政治对话,今后还应进行下去,而且还应在海峡两岸轮流举办;在大陆举办时,更应邀请已经出席“台北会谈”的“扁政府”时的“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前日是以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的名义,亦即是代表民进党而不是以个人身份参与)、陈明通,及副主委游盈隆等人参与,向他们前往大陆开放绿灯。在长期的坦诚交流对话及探讨之下,为未来进行较高层次的政治对话营造有利气氛。日后即使是“政党轮替”成为常态,也能为民共两党之间的交流,在如同孙亚夫所指出的“只要不是脱离事实、不主张分裂国家的、不进行人身攻击的,都是可以讨论的”条件下,形成制度式的积极进行,就像在“台北会谈”时那样,孙亚夫与吴钊燮并排邻位就坐,握手致意。红蓝绿政治光谱的三方即使是立场对立,意见分歧,甚至是针锋相对,擦出火花,但各方也能包容彼此的不同观点,以幽默的语言艺术来化解之;即使是未能达成基本共识,至少也可避免误解,并进一步瞭解对方的意见,以此来表达北京对包括民进党支持者在内的台湾人民的诚意,促使他们消除“恐共”心理,从而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民进党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