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郑振清:两岸特色论 推动“增量”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4-01-12 00:11:00  


 
  这些新形势、新问题告诉我们,如果再将两岸双方都看作单一性决策单元,很难应对日益复杂、动态多变的两岸共同发展新局面。过去十多年来,关于两岸互动、两岸统合与统一模式的研究文献虽然已经提出了很多深刻的观点和前瞻性主张,②但是和平发展时期的两岸关系研究还需要继续引入新政治经济学、制度主义、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等新路径和新方法,才能补足过去很多宏大理论模式存在的疏漏和短板。毕竟,宏大理论模式的优势在于宏观结构分析,弱点在于中观过程和微观行为研究。对两岸相互政策决策这一中观的政治经济过程的研究,上承宏观结构变动,下启微观政商行为,就是我们两岸政治经济政策研究的着力点。本文从考察大陆对台经济决策开始,总结具有两岸特色的政治经济政策过程,初步探索一种基于两岸特色政策过程的“两岸特色论”中观理论模式的建构。

        什么是“两岸特色论”

  “两岸特色论”不是主观臆想的或“空中楼阁”式的理论构想,而是立足于具有两岸特色的政策实践过程的研究路径与理论倡导。因此,两岸特色论首先是一种关于两岸政策过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路径。主要指两岸关系本身性质的特殊性以及两岸政治经济发展现实的差异,使得两岸之间的相互政策独具特色,既不是一般的国对国的政策,也不同于完全分裂国家的相互政策;既不是中央对地方的政策,也不同于中央对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政策。从这个视角审视大陆对台政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对台政策作为两岸相互政策的一方,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具有越来越强的主导能力,其主要特色之一是灵活规避两岸政治差异、务实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过程;主要特色之二是善于动员市场与政府力量,从无到有培育起两岸共同利益,以“增量”经济社会合作的方式克服政治障碍“存量”的牵制,促进两岸在共同发展的框架内求同存异。对这两大政策特色的认识与研究,是两岸特色论研究的重要脉络。

  两岸特色论是一种有望兼具经验解释能力和政策宣导能力的中观理论模式。从解释性角度来看,两岸特色论试图解释过去和现在对台政策的政经动力与演进轨迹;从宣导性角度来看,主张现实的两岸相互政策决策过程应发扬上述两大政策特色,不断深化两岸和平发展。因此,“两岸特色论”不是强调这种理论模式本身具有“特色”(实际上每一种自圆其说的理论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不同于所谓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之类的表述。当然,我们推动的“两岸特色论”两岸政策研究,如果能成功解释过去和现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与轨迹,而且又不同于其他两岸互动理论模式的话,那么也可以当作“具有两岸特色”的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模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