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都市抑郁症群体素描

http://www.CRNTT.com   2014-07-31 11:23:17  


 
他们被“病耻感”杀害

  抑郁症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疾病,历史上很多成绩卓著的人物,都有抑郁症病史。特别是躁狂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他们可以因为疾病而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也会被疾病折磨得萎靡不振、丧失生活信心。音乐家舒曼、画家梵高、作家海明威……这些人为人类留下伟大的精神遗产,但他们也都是抑郁症的受害者。

  在中国,张国荣、崔永元、陈坤等明星公开了自己的抑郁症病情,人们开始逐渐熟悉抑郁症这三个字,但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仍然严重,患者和患者家属仍有强烈的病耻感。

  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季建林教授告诉《新民周刊》,国内抑郁症诊断率很低,大概在10%到20%,治疗率更低,不到10%;同时,抑郁症患者如果及时得到治疗,60%至80%的患者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完全缓解的比例是50%;不过,抑郁症的复发率也比较高,一旦诊断、治疗,还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因此,就诊对于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

  事实上,很多患者难以坚持维持治疗,不愿意服药,害怕被戴上抑郁症的帽子。一次益友会上,一位病友称自己更改了用药医嘱,“我觉得不好的时候就吃,状态好的时候就不吃。”病友无极灰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做法在病友中很常见,但非常危险。“抗抑郁药物由于起效需要一段时间,有时需要调整剂量甚至换药,所以疗程一般较长,要坚持服药,当药物起效后,不能因为感觉症状减轻就擅自停药,应继续服用,直到完成维持、巩固、防复发、撤药全部过程,何时停药应遵医嘱,否则容易复发。”

  关于病耻感,何燕玲主任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几年前,何燕玲的老同学来找到她,说家里老人患了抑郁症,去医院看过一次病,吃了一段时间药。后来老人再次发病,但老人的老伴不允许病人再看病,说“精神病院这种地方,怎么能去?”老同学实在没有办法,想请何燕玲去他家里给老人看一下病。

  何燕玲接到电话的第二天要出差,于是与同学约定一周后回上海后就去他家。不料,就在约定时间的前一天早上,同学打来电话说不用去了。后来何燕玲才知道,就在那天凌晨,老人跳楼自杀。“我可以说,这位老人就是被‘病耻感’杀死的,如果社会没有那么多偏见和歧视,老人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结果一定不是这样。”

  尽管抑郁症被形容为精神的感冒,但与到医院看感冒相比,要患者走进精神病院就诊,显然需要很大的勇气。

  何燕玲告诉《新民周刊》,患者周围的人如果能对抑郁症有一定的了解,就能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对待他们。“就像得感冒一样,病情发作的时候,患者需要休息就应该休息,如果患者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就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如果病人恢复了,医生诊断也认为在临床标准上康复了,那么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患者周边的人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患者病情发作的时候多包容他、照顾他,康复了就应该像对待所有人一样对待他。你会另眼相看一个感冒康复的人吗?抑郁症也是一样。患者很喜欢我的一个比喻,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就像汽车没了汽油,只要他重新加满汽油,该怎么跑就怎么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