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学习新加坡”须坚持三位一体

http://www.CRNTT.com   2014-09-29 09:42:32  


 
  国家治理中的各项制度,不妨视作是新加坡经验的中观层面。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没有具体的制度规约,将成为一盘散沙。但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新加坡所有的制度都是适用的,比如政体设计、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而议员联系选民制度、政府组屋制度、反贪污制度等则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以议员接见选民制度为例,作为政府与选民之间的桥梁,既可以帮助选民解决各种困难,又可以听取民意,协助政府决策或者接受监督,相当于给了选民一个抒发的管道,以缓解对政府的不满,弱化社会张力,扮演着减压阀的角色。中国的人大代表,如何建立与民众的制度性联系,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可以成为一个参照。
 
“想和自己过不去”
 
  在国家治理进程中所推行的各项及时而有力的举措、应对方案等,则可以视作是新加坡经验的微观层面。比较典型的如城市内涝,这是中国大多数城市的管理者在夏季都倍感压力的问题。可是,多雨的新加坡却几乎不会为内涝而担心,即使是在每天数场暴雨的雨季也不例外。这就要归功于其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而精心设计的城市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再比如拥车证制度、遮阳走廊建设、食阁(巴刹)模式等等。
 
  其次,学习新加坡要明确主体,即谁来学。作为国家治理实践最为直接的执行者与参与者,政府官员算是这一主体中的主体了,他们的施政理念与能力,影响甚至决定着治理的绩效。中国派往新加坡的党政考察团以及接受培训的官员,必将在学习新加坡的进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毕竟他们暂别妻儿到新加坡,不仅仅是“为了那一纸毕业证书和那一顶漂亮的硕士帽”;他们对新加坡经验的理解,要比本土的其他官员深刻而直观得多。
 
  同时,社会公众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主体。新加坡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公众的积极参与以及整体素质的提升,使自己成为“新加坡故事”的主人翁。毕竟,新雅小狮子这个吉祥物,并不能轻松地赢得新加坡“优雅国”的美名,它所依靠的是全体国民所共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于中国而言,提升社会公众的整体素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参与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再次,学习新加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载体,即为学习创设相应的环境。如前所述,中国在最近的20多年里,已有5万多名政府官员接受过新加坡经验的培训。这个数量是可观的,平均下来每个乡镇都可以有一名官员到过新加坡。从最早一批学成归来到现在也有20多年了,可是新加坡经验在国内的体现却并不清晰。为什么那么多官员下南洋取经,回国以却依然如故,不能广布真经在国内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