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症结与解药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5-06-15 06:37:06  


  中评社北京6月15日电/日前,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2015年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数据。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43.2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86.1亿元,同比下降0.4%,降幅虽然有所收窄,但仍处于增收不增利状态。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出现持续下滑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企业联合会刘兴国文章分析,从趋势看,从去年7月开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就进入了持续下降通道,不过直至去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仍处于正值区间,自今年开始才转入负增长状态。这表明,去年下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状况出现恶化,而今年以来的形势则更为严峻。

  从企业所有制角度看,1-3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其中央企利润下降9.9%,地方国企利润下降0.4%;其中,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96.4亿元,同比下降29.3%;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6.3亿元,下降1.3%;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072.4亿元,下降5.2%。同期,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95.9亿元,增长6.2%;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03.8亿元,增长6.8%。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在国有企业盈利负增长的同时,非公企业的盈利状况虽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仍能保持利润的较快增长。虽然利润大幅下滑的产业领域确实主要是国有资本,但这一因素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国有企业盈利的大幅负增长。

  从工业三大门类看,1-3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655.5亿元,同比下降61%;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0680.2亿元,增长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207.5亿元,增长17%。三大工业门类盈利增速都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尤其是采矿业,盈利在去年同比下降15.1%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减少1029.9亿元。

  一季度盈利减少的主要根源在于采矿业,这些行业明显被动遭受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冲击。但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盈利增长都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说明除国际性因素之外,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盈利恶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41个工业大类行业看,1-3月份,有3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持平,8个行业下降,2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主要行业利润增长情况如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4%,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9%,纺织业增长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22.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9.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61.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71.7%,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上述数据表明,工业行业盈利能力存在明显分化;煤炭与金属采矿、原油开采行业盈利明显负增长,但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盈利实现了较快增长。部分以煤炭、金属矿、原油及其加工制成品作为原材料的下游产业赢利出现一定程度增长,但钢铁、汽车制造、炼油炼焦等下游产业的赢利却不增反减。

  当前规模以上企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文章认为,企业利润的下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可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1。经济增速下滑与需求低迷对部分行业利润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近年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宏观经济稳增长和微观企业发展都面临较大压力。随着GDP增速的持续下滑,长期以来建立在要素投入快速扩张、总体需求相对旺盛基础上的盈利增长模式日益难以为继。

  2015年一季度,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比2014年同期分别放缓1.4和0.1个百分点。一季度外贸出口增长4.9%,其中3月份大幅下滑14.6%;出口增速低于GDP增速,内需压力加大。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较2014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

  内外需与居民消费价格增速均回落,反映国内消费需求总体比较疲软,不利于企业持续经营。总体上看,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对钢铁、工程建筑与建材等周期性行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2。产能过剩与产品同质化导致PPI连续下滑

  虽然工信部一直都在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但总体上看中国产能过剩状况并未见实质性好转,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越淘汰越过剩的尴尬现象。受产能过剩影响,企业产成品固定资产折旧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盈利增长。

  同时,产能过剩带来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加。201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为36327.7亿元,同比增长7.7%,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5.7个百分点。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和存货跌价损失,成为企业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由于创新缺乏,企业产品同质化倾向明显,价格竞争是企业重要竞争手段之一。

  库存增加与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企业产品销售乏力,产品出厂价格持续回落。2015年3月,PPI同比下降4.6%,自2012年2月以来已经连续38个月下滑。最新发布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综合价格指数、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和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均已降至三大指数发布以来最低点。3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库存为1664万吨,比今年初增加约37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万吨;钢铁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75.43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4点。

  3。劳动力成本上升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

  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已经成为长期趋势,劳动者收入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近年来在持续上升。在前几年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的基础上,2015年一季度又有11省市区再次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回落到10%左右。

  据海关总署调查,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中国外贸企业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劳动力、融资、汇率、环保等成本居高不下,61.8%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同比上升,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正在被削弱。

  从统计数据看,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073.4亿元,同比增长2%;发生主营业务成本207617亿元,增长2.2%,成本增长略快于收入增长。1-3月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5.77元,比去年同期高0.21元。成本的上升直接吞噬了企业盈利,拖累了工业企业总体盈利的增长。

  4。产业分散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钢铁、煤炭等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偏低,企业数量众多,而且缺乏具有明显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没有建立起一个合适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对市场规范发展的引领与示范作用,钢铁、煤炭产业无法形成价格稳定机制,市场竞争趋向于无序化,恶性价格竞争频繁出现,产业整体盈利会受到不利影响,外部环境的恶化更加加剧了钢铁、煤炭产业的盈利下滑。而且在中国钢铁、煤炭产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未能正常发挥作用,亏损国有企业不能正常退出,产业内长期僵而不死的企业大量存在;这既造成了钢铁、煤炭产业资源配资效率的低下,也影响了产出合理价值的正常实现,严重拖累了产业整体的盈利水平。

  5。降息效应未能充分传导至实体经济

  中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影子银行规模庞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国央行降息效应难以顺利传导至实体经济。对广大企业来说,降息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实体经济能够真正得到的降息好处微乎其微。何况在企业融资成本中,除了真实的利息之外,往往还有与贷款有关的附加费用,这一部分隐性融资成本在降息时不仅不会减少,甚至还可能反向增长。

  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两次降息,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已降至5.35%,共降低了0.65个百分点。但实体经济实际感受到的降息带来的融资成本下降有限,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企仍然是其经营的沉重负担。有些企业从银行融资的成本比基准利率高出40%,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甚至达到了月息2.5%的水平。此外,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的存在,也阻碍了央行降息效应向实体经济的转移,因为影子银行的融资成本几乎不受央行小幅降息的影响。

  6。环境治理对部分行业盈利产生显着直接影响

  环境治理政策对中国当前部分产业发展具有显着的直接影响,煤炭是2015年一季度受环境治理政策影响最为明显的产业。随着环境治理举措的逐一落地,中国生态建设持续开工,水电、核电、气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替代能源发展迅速,煤炭消费量减量成为必然。

  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8.5亿吨,同比下降3.5%;全国煤炭销量8亿吨,同比下降4.7%,库存进一步上升。煤炭行业本来就产能过剩严重,需求的减少更加加剧了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山西 、陕西 、内蒙古等地煤炭5500大卡动力煤较年初下跌了20-35元/吨,秦皇岛港4月8日平仓价440-460元/吨,下降80元/吨,而且下跌的趋势仍在继续。据统计,中国90家大型煤炭企业前两个月共亏损了131亿元,亏损面已经到达80%以上。

  7。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了国内相关行业盈利

  一季度,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也门内战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延续震荡走弱格局。其中,纽约原油季环比下跌34.03%、纽约天然气季环比下跌27.44%、伦铜季环比下跌12.45%、大豆季环比下跌1.76%、玉米季环比上涨3.41%。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宗商品平均涨跌幅为-2.15%。环比下降的商品共187种,集中在化工(共67种)和能源(共20种)板块,其中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化工板块。

  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宗商品价格降幅更为显着。显然,受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影响,中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的盈利明显下降,石油加工与炼焦企业则由盈利转为亏损。也正是由于上述几个行业赢利的大幅下滑,导致了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赢利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8。依赖于快速扩张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中国经济已经迈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企业长期以来高度依赖于快速扩张的盈利模式日益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以来,受人口红利、改革红利等因素推动,中国经历了一个很长时间的高速扩张期,粗放式增长成为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在旧盈利模式中,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不是来自技术进步与品质提升,而是来自高负债所支撑的高投资增长与市场扩张。这一模式有效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高于综合贷款成本,但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已经下滑至3.2%,远低于同期银行综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在经济新常态下,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能全面过剩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上升至57.2%的三重挤压,企业继续以负债方式快速扩张的空间已经不复存在;相反,如何有效化解过去盲目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产能过剩压力,已经成为当前工业企业构建新盈利模式的严峻挑战。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