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智库杂志:民共两党关系的进化存在可能

http://www.CRNTT.com   2015-11-22 00:04:46  


 
  两党建构性关系的内涵与层次

  民共建构性关系,指的是自两党有接触以来,包括直接的互动和间接的认知,所形成的各种层次的党际共有文化(shared culture)的总和。①这其中,涉及一系列双方共有的文化认知,如彼此把对方界定为政治意识形态和安全上的主要敌人,当前都认知到不能忽视对方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以及开展两党交往的积极意义等。当然目前建构的主要是对抗性的知识体系。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不断巩固和深化,两党紧张关系逐渐缓和,有朝着积极方向建构有益共有文化的可能。如果两党能够建立基础政治互信,开展党际交往行为,则两党关系会进化到洛克文化,实现两党关系的突破。②目前,两党的一些政策调整,反映了这种趋势。

  基于建构主义的“施动者—结构”机制,笔者提出施动群概念,以此来分析两岸在群际互动过程中所建构的群际结构和文化类型。③笔者认为,在两岸群际互动中,台湾施动群内的施动者存在主次之分。当前民进党由于其在野地位和不过半的民意基础,客观上处于次施动者地位。自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实现政治转型以来,民进党逐渐成为两岸群际互动过程中重要的施动者,并且于2000年—2008年在台湾执政,成为台湾公权力的代表,一度跻身为主施动者,对两岸主导性群际文化——洛克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并未改变两岸群际文化的基本样态。中国共产党则在大陆施动群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加之大陆特有的政治文化和体制,使得大陆施动群的涉台知识整体上是一致的,且以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意志为集中体现。所以,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两岸群际互动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塑造者,对两岸群际文化的形塑有主导性的影响力。基于民共两党的特殊地位及其各自的施动地位的不同,两党建构的党际文化结构,实质上是两岸群际互动过程中的次级群际文化结构,但其对两岸主导性群际文化结构的变迁有重要的影响力。

  当前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民共两党建构的都是敌人式的关系文化(霍布斯文化),双方在核心意识形态上完全对立,彼此也都是己方获取台湾民意和实现政治理想的主要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相关互动实践的不断开展,二者的这种认知进一步加深,使得两党敌人文化结构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也因此两党关系的进化面临诸多困难,但令人欣慰的是两党关系进化已经出现了曙光,有向洛克文化转变的可能。笔者首先从历史的脉络里,探寻两党敌人文化形塑的具体过程及其敌人角色设定的依赖路径,以期为两党关系的进化提供参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