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中国展望 熔旧铸新的文明脉动

http://www.CRNTT.com   2021-01-04 00:03:23  


 
  完整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又与另一更大的优势联结在一起,那就是中国的新型举国体制。中国的新型举国体制之新,不仅是相较于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还与另外两个“新”相结合,那就是与全球化、数字化的结合。与数字文明相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带来了“精细化”的治理。①

  显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背后是隐性的“大国科技之道”的整体支撑,其中有既属科技本身,但又超越纯粹专业技术的科技的战略与管理,真正的帅才的重要性于此凸显,当年的周恩来、聂荣臻、张爱萍、钱学森正是如此。还有作为基础研究支撑的数、理、化的基础学科,尤其是数学作为基础之基础。中国的高中数学教材需要提高到像美国高中数学一样的难度。再就是技术、工艺的经验累积,这是属于科学技术具有“实践知识”的面向。②此外,要冷静看待互联网加的热度,就工业而言,应是倒过来,是工业加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的基础是技术、工艺的大量经验累积,这些是难以反向模仿的。以上都是我们所存在的短板。

  技术的目的是要规模化地转化为工业,最终要与产业结合在一起,在这中间我们还有一短板,那就是工业设计、工业品牌以及最具灵魂性的艺术设计、艺术精神,合之才是“文质彬彬”。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所输出的丝绸、瓷器,乃是农业文明时代的材料、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丝绸、瓷器与今天的苹果手机具有高度的相通性——苹果手机作为具有奢侈品与艺术品性质的电子消费产品,是数字文明时代的材料、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今天回到中国历史的丝绸之路,是要深刻把握其中的“精神”。既要补数字文明时代我们在材料、技术上的短板,也不能忽视补我们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上的短板,从而能形成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中国设计。

  科技与人文、艺术要重新能高度结合,这不仅体现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的可见之“用”上,更要立基于深层次的“体”上。数字文明时代的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指数级的加速度,数字科技的“快”要用人文、艺术的“慢”与“静”来加以平衡,艺术尤其作用于人的性情,静而生明,“非宁静无以致远”。

  较之艺术、人文,还更深一层次的是中国文明与科学技术的深度关系,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关系。

  第一,中国文明在对于现代科学的学习中,将科学变成中国新文明的重要有机部分。中国文明在学习西方科学的一套体系的同时,中国文明自身体系中也有一套西方所没有的中国人的科学思维。中国因此有两套思维、两套体系在手,这有助于中国发展出不对称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杀手锏来弯道超车,譬如东风导弹打航母就有中国人的独特思维。

  第二,在工业文明之后最新的数字文明,与中国的农业文明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西方工业文明具有对于自然等的巨大破坏性,中国文明因而在对其学习必然存在一些矛盾、抵触、冲突。但数字文明则不一样,中国对于数字化真是如鱼得水,中国在数字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尤其是5G上第一次与西方站在差不多的起点上。数字文明的互联互通的思维与中国农业文明的思维具有高度的相通性。数字化也与中国文明的大一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数字化的技术将使大一统更为彻底化。中国在农业文明时代长期领先于世界,在工业文明时代则落后挨打、奋起赶超,而在数字文明时代则有可能重新领先于世界,从而“回到历史的中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