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中国展望 熔旧铸新的文明脉动

http://www.CRNTT.com   2021-01-04 00:03:23  


 
  7、考古、历史与宗族:中国文明与家族的起源、发展

  2021年,考古将获得更大的重视,它与中国史学一样,在于从地上、地下两重证据来探究、诠释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从而在如流水一样活着的传统的意义上,旧邦新命,指向着中国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明的延续很重要的是中国独有的通史写作中贯通的中国之为中国的文明意识,中国的宗族、家族同样重视修史,2021年,家国同构意识下,族谱等家族修史将会更加自觉化。

  8、文明大国的知识体系的自觉建构

  中国文明历来有与文明大国相应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国今后将有对于大地之上,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新的天人相应的知识体系的自觉建构。

  以上八个方面,都统合在回到中国文明“人与大地”的关系这一主轴上。

  五、边疆、周边以及辐射:海陆一体化的全球化与回到历史的亚洲

  中国自唐宋以下的开发,从北方依次向长三角、珠三角,从内陆转向海洋,海洋与内陆,北方的政治秩序与南方社会、经济的活力之间形成文明体的循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海陆一体化的新型全球化,也是根源于中国文明。

  1、大国安全与联合作战能力养成

  两千年前汉武帝面对匈奴这一北方游牧民族草原帝国的侵略而学习匈奴,发展出大规模骑兵的作战能力。今天面对与美国的大国竞争,同样面临当年的大国安全的问题而不能忘战,需要备战。为此需要发展联合作战能力,一切为了打仗。数字技术对于军队联合作战能力至为关键,5G+北斗的技术对于中国未来联合作战能力也甚为重要。军改、退伍军人的保障等都是让军队既能打,又没有后顾之忧。

  中国的国防政策将是积极防御型,而不是西方的主动攻击型,这与中国文明的内外轻重选择有关,中国文明追求的“可大可久”之道不容出现因为海外殖民而外重内轻,故而不会出现西方式的国强必霸。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