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月刊:人民币与中国经济再平衡全球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4-09-18 00:00:42  


 
  过去大半个世纪东亚经济追赶伴随区域经济整合度提升,然而早期较长时间东亚经济一体化主要由市场自发力量推动,缺少欧洲经济一体化伴随的区域内制度性合作,形成所谓“区域化而没有区域主义”的特点。这一局面在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发生重要转变,此后东亚区域主义潮流涌动并趋于加强。域内国家创建了10+3常态化对话机制,形成多个双边自贸区,在此基础上以域内国家为主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金融货币合作方面建立了区域内国家之间的清迈货币协议,后来发展为清迈货币协议多边化机制,并建立“东亚(10+3)宏观经济办公室(AMRO)”,动态监测成员国宏观经济并推进政策协调。

  不过由于多方面结构性困难,东亚货币合作推进明显不如预期。与战后欧洲一体化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比较,东亚区域一体化推进节奏明显较为缓慢。目前区域内宏观经济一体化程度,与上世纪末欧盟筹备创建欧元时期比较仍有显着差距。制约东亚制度性合作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区域内国家的政治关系特点和历史遗留问题。如中日两个大国互信不足,朝鲜半岛内部局势持续紧张,一些域内邻国之间领土争端有待解决等等。另外在大国竞争与全球性地缘政治关系趋于复杂的环境下,某些域内国家与美西方的盟国关系,也给区域内深化制度性合作投下阴影。东亚区域合作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其发展过程很可能是漫长曲折的。

  最后,做大做强人民币是中国的占优策略。超主权货币理论优点与现实局限的反差,提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主权货币的演化竞争,大概率仍是影响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趋势的关键因素。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并逐步改进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限和弊端,可能是一条比较现实的演化之路。过去十几年这个演变过程已经全方位展开并且取得初步成效,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百年未有之变局中最为深刻的构成部分。

  人民币国际化的复杂历史进程,可简单归结为人民币由早先仅仅在国内使用的货币身份,逐步转化为国际范围广泛自由使用的货币。为此要满足两方面条件:一方面要满足国内制度和政策许可意义上的国际自由使用条件。为此就要逐步减少和最终放开对本币国际自由使用的体制政策人为限制,涉及汇率市场化、经常与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准入放开等广泛的经济和金融改革开放内容。

  另一方面,要满足本币在国际交易场合实际上广泛自由使用的条件,这不仅取决于本币发行国意愿,而且要被国外交易主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自愿接受和利用,这方面条件满足程度可利用一组该货币在国际交易不同场合实际使用相对规模指标来观察。条件2以条件1作为前提,达到条件2除货币发行国需具备足够的经济体量、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外,还与该国的全球治理参与度、国际被接受程度与美誉度有关。

  因而,人民币实现双重意义上国际自由使用的过程,是中国经济逐步成长为发达经济体的进程,也是中国谋求实现现代化的进程。由于长期发展与现代化目标,与人民币国际化所需国内外条件具有高度耦合性,因而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国际治理改革,不仅是比较务实有效的选择,也是中国的占优策略选择。它要求中国在经济持续追赶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升国际影响力并逐步积累管理主要国际货币所需特殊能力,同时也要针对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阶段性失衡进行动态调整以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