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月刊:人民币与中国经济再平衡全球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4-09-18 00:00:42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经济需求端增长偏弱及其背景成因,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更加顺利稳健推进,也不利于更有效制约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过度特权”冲动。在本币境外债权难以大规模扩容背景下,消费偏弱通过顺差增长向外输出储蓄,边际上反而派生某种维系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事与愿违效果。近年实际汇率走弱伴随阶段性的逆向巴拉萨-萨缪尔逊效应,需求不足环境下市场主体信心不足与预期偏弱影响国际收支,对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产生牵制作用。中国生产力发展与供给侧跃迁蓄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厚潜能,需补齐有效需求不足短板才能通过供求循环互动和充分就业增长得到有效释放。

  过去十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经过最初推进、中间调整和近年重启等多阶段演进,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效。2016年人民币正式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上述进程取得阶段性成就的标志性事件。近年地缘政治关系矛盾加剧与国际社会去美元化呼声增强,中国针对现实形势调整策略,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显着提升经济和金融开放水平,倡导普及中国国际支付系统(CIPS)使用,拓展本币互换范围和规模,扩容国际投资人民币标的资产,扩大人民币国际融资规模……。新一波人民币国际化系统发力多有斩获,显示其现实活力与巨大潜力。

  不过冷静观察可见,目前进展成就仍然还是初步的。近年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实施货币武器化制裁手段特殊环境下,中国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常规指标水平与主要国际货币比较仍有相当大差距,个别指标近来还有所回落或低于历史水平。从储备资产币种占比指标看,2015年以来的去美元化趋势也在去年止跌回升出现小幅反向变化,显示既有国际货币体系承受冲击的特有韧性。重大历史演进过程必然会历经艰辛曲折起伏,需长期持续努力积蓄能量,然而现实提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某些结构性困难制约,仍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方法寻求突破。

  纵观近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演变,国际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决定的“追赶、危机、变革”链条是基本驱动逻辑,中国经济追赶与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合规律现象。然而不同于其它领域经贸格局变化形态,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进程具有深刻特异的反直觉特点:新旧替代不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问题不在于原有储备货币表现怎么糟,而在于新兴货币实现替代能否行;焦点不在于去美元化,而在于新兴货币如何练好内功具备替代能力。国际货币特有网络效应派生其自加强、自稳定的机制性力量,决定了其变革进程相对其它国际经贸领域更有滞后性或非线性。

  按中国民间说法,老人寿命80岁后下一节点是88岁“米寿”之年。80年前创建的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如还有“米寿”应在2032年,对应中国2035年迈向中等发达国家进程的收官阶段。届时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会继续维系目前已经功能失序的前危机状态,还是会通过人民币国际化长足进步与国际社会相关合作努力取得显着改革进展?哪一种前景胜出关键在于中国能否通过新一轮更为深刻的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在破除束缚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制约因素方面取得突破,包括能否通过系统调整就宏观经济再平衡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C20240040)。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