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另一种重建:汶川司法生态一年间

http://www.CRNTT.com   2009-05-06 09:24:58  


 
  政府抚慰金是个好的先例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普通灾民大都认为国家救助即是赔偿,受到好评。今后,国家对类似大灾的遇难者的抚慰、补偿和救助,是不是可以考虑有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标准与规范?

  刘作明:这次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国家对受灾群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对遇难者发放每人1万元的政府抚慰金,这是除战争之外,政府第一次出钱抚慰国民,这是一个好的先例。

  另外,考虑到这次地震对农村的影响比较大,农村住房损失比较厉害,可以说农民的毕生积蓄毁于一旦,现在政府又出台了永久性住房补助金,平均每户1万元的标准。这就是国民待遇,我们应该上升到这个地步。

  不过,现在国家对遇难者的抚慰、补偿与救助,还没有严格的法律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们的思维导入到一个狭隘的利益问题上。这里就要解决一个国民待遇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政府抚慰金既然是国家第一次出钱对受灾人进行人身、住房的补贴,那么这一好的先例如何持续?

  刘作明:汶川地震的政府抚慰金是一个很好的先例,我们应该从国民待遇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可以说这是很沉重、也很崇高的命题,是国家对国民的一种关爱。政府抚慰金应该制度化。比如美国拥有国家公墓制度。这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法制程序。

  目前的国家帮扶政策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直补的方式造成县级政府互相攀比,还可以考虑其他办法。比如,国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由国家财政拨款建立基金,所有国民强制加入,由商业保险公司与政策性保险公司运作,这能使灾民从国家和保险机构获得更多帮助,也更加公平,更有保障性。

遇难人数绝不能估算

  《瞭望东方周刊》:5.12地震这样一个大面积广领域的灾难,其死亡人数的统计是否可以做到更具准确性和权威性呢?

  刘作明:国务院现在对遇难人数三令五申,要求准确统计,但我们现在没有法定的统计制度。

  我们这次对遇难人数的统计,一开始确实有些零乱。比如,5月12日当晚,绵阳市报上来的数字是遇难6000多人,而重灾区德阳市报上来的遇难人数才120多人。各系统、各区都在报。绵阳市当时为什么说是6000人呢?他们是通过各种渠道获知了北川县城的基本状况,根据北川总人口估算出来的。

  绵阳市上报的数字后来看来没有什么大错,6000人的数字现在看来也是保守估计的,但问题在于没有见尸,就是把失踪人口当成遇难人口了。什么是遇难,什么是失踪,当时基层对这个没有意识。所谓遇难是一定要见到尸体的,否则只能报失踪,然后按照程序和情况,由法院宣布死亡,才算遇难。

  我们的统计不够严谨。比如,有一辆旅行车被埋在路上,旅行社会说,这辆车是40个座位,那么就是遇难40人,至于有没有坐满,开始的时候都没做考虑。类似这种情况,人们统计的就可能是模糊数字。

  要知道,遇难人口与失踪人口在程序上完全不同,好多利益关系牵扯在里面,绝不能马虎对待。更何况国民人口是个极其严肃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出一个认证主体,死亡人数统计应该有一个法定机构。

  能否建立志愿者库

  《瞭望东方周刊》:5.12地震中,志愿者队伍成为令人瞩目和敬佩的一个群体。以前我们对社会力量的动用一直不太重视,而这次庞大的志愿者群体行动,似乎还缺乏相应的法规与部门的更有效协调管理。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呢?

  刘作明:我们应急组织这次收获最大的、最令人震撼的就是志愿者队伍。可以说,救灾部队是绝对主力,而更为活跃的群体是志愿者。其实,政府应急体系的建设不是在事发之后,而应该是日常,这里面就包括志愿者的征募。

  目前我们的应急体系没有日常管理制度。对志愿者的管理,现在还得依靠共青团,还要加强共青团联系青少年和社会力量的功能。

  《瞭望东方周刊》:专业救援志愿者队伍,我国还是很少见。我们应该如何去建立自己的专业救援志愿者队伍呢?

  刘作明:这次地震救援表明,消防队伍是最有经验的,但消防队伍并没有预备役。转业后的消防官兵,怎样建立一个预备役制度,是走专业化路子的体现。应该把专业人士联合起来,分门别类,建立日常的管理,跟进他们的保障,应该有一套管理制度。

  比如德国建立了志愿者库,志愿人员很多都是专业的,平时都在公司里,需要时国家征用。其所在的企业可以扣掉工资,而国家建立应急基金,确保工资补偿。这种专业化的制度跟进与设计,迫在眉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