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地震“塑造”日本:临震不乱的国民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11-03-15 09:12:28  


 
  改革分部门层层传送的刻板机制,互联网成为新的灾情信息来源

  通过修改《灾害对策基本法》等相关的法规,调整了以往必须分部门层层传送的刻板机制,允许下级部门在机能瘫痪的情况下,直接向内阁首相报告,使信息传送机制适用于危机环境。在通信设施方面日本政府也加大了资金和技术投入。

  1996年5月组建了设备先进的、24小时运作的内阁情报汇集中心,负责快速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情报,目的是一旦发生大规模灾害或者重大事故时,火速将紧急情报传送到相关的政府部门。同年底又建立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紧急联络通讯网,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防灾无线通讯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为政府开辟了一条新的灾情搜集途径。[详细]

  自卫队建立近3000人的常备救灾部队,灾害时防卫省长官可直接派出救灾部队

  1996年,日本对《防卫大纲》作出调整,重点加强了灾害应对能力。其中包括紧急出动力量的建立,陆上自卫队指定一支约2700人的部队作救灾派遣应变部队。

  修改后的《自卫队法》第83条规定,是否派遣自卫队参与救灾,由都道府县知事进行判断、提出申请。在灾害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市町村长认为有必要采取紧急措施、但无法联络都道府县知事时,也可以直接将受灾情况通知防卫省长官或所指定的人员。防卫省长官也可以无须等待地方政府申请,直接派出救灾部队。
    
  1996年,日本对《防卫大纲》做出调整,强化了军队和平时期的救灾应变能力。陆上自卫队也建立了一支2700余人的常备部队。 
  
  总之,日本被规则和程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即使是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职能机构被指责恪守教条、墨守陈规后,日本政府也依然选择通过改革法律、完善制度框架的方式来改进,没有英雄史诗般的英明领导,没有振臂高呼的正确指挥,制度上的扎实改进使得政府成为政府应急管理的典范。
 
   来源:网易新闻另一面2011年03月14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