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谁打碎了故宫的盘子? | |
http://www.CRNTT.com 2011-08-05 14:41:58 |
不能说的秘密 “故宫失手损毁这只六瓣葵瓣盘为清宫旧藏,乾隆爷当年仔细把玩过,还曾为此作诗一首,谁知命运多舛,事隔二百多年后,碎骨于科学仪器之下,让人扼腕叹息。”8月1日晚,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资料记载,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一,以纹片着称。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称之为冰裂纹)。由于宋代哥窑窑址至今尚未发现,今人只能从传世作品去解读哥窑历史。 据故宫博物院官网“数字资料馆”数据显示,目前故宫博物院共藏有国家一级文物1797件,其中包括10件宋代哥窑精品。而这只被压碎的六瓣葵瓣盘,则被圈内人称为“精品中的精品”。 “即使到现在,我知道的信息也并不比公众知道的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在圈子里颇有声誉的马未都这样说,语气中带着无奈。 马未都的心情也许代表了许多人的感受。人们不禁要问:既然这起文物损坏事故发生在7月4日,为什么故宫方面直到7月31日才出面证实,而且还是在龙灿爆料、舆论压力倒逼之后?而面对媒体质询,故宫从否认到承认的前后态度转变,是否显得过于傲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当馆藏文物发生损坏时,博物馆应立即上报文物主管部门,但故宫至今仍然没有将事故情况上报,这样的处理方式又是否有瞒报之嫌? 面对这些质疑,有消息称,故宫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年轻的科研人员,并对事故原因进行彻底调查。 据苗建民介绍,事故当事人是一位理工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就来到相关实验室工作,进行过正规的培训。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是她来操作这台设备,算是资深。她曾参与了去年对50多件古瓷的检测,没有出现过情况。却没想,这一次出事了。 故宫方面称,由于事故发生以后,这名科研人员认为自己输入的数值是没有问题的,为了搞清楚究竟是人为操作失误还是仪器出错,避免对厂家、对当事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故宫规定了一个月的调查时限,是“鉴于事故原因的复杂性”,因为“这是故宫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并不存在瞒报情形”。 “然而,在调查与上报事故之间,存在着什么矛盾之处吗?”爆料人龙灿显然对故宫的说法“不买账”。 尽管类似事件鲜有发生,但此番故宫的做法却不免让人想起另一个未曾公开的案例。 8月1日下午,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文学院博物馆学系教授史吉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多年前,国家曾主持有关人员编排一套一级品文物的出版物,在对文物拍照记录的过程中,当时在河南省博物馆就曾发生过工作人员无意间打碎一件一级品玉器的事故。在当时,河南省博物馆受到了主管部门的通报批评,也开展了内部通报批评,但最后也并未追究什么人的责任,也没有对外公布。 “因为从主观判断上,他是无意的,不可能开除公职,尽管这个玉器可能价值连城。”史吉祥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事实上,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已较为健全,但是,在众多的管理条款中,还并没有哪项规定指出,一旦馆藏的文物出现损坏,博物馆有义务向社会主动公布。而在国外,这样的规定比比皆是。 “在外国人看来,文物是全社会共同的财富,只要关注这个事情的人都有权利知晓。因此,在法国,卢浮宫里蒙娜丽莎的画像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必须马上通过媒体发布出去。而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网页上,也经常可以看到征集到新文物的消息,很详细地介绍什么时间征集到怎样年份的文物。这样的观点,在中国人员看来显得有些不可理解。因为我们的博物馆在征集文物时,往往是我们自己人研究、入库、保存,然后在某一个时机或展览与公众见面,这个时间差有可能间隔二三十年甚至五六十年,所以入藏时是秘而不宣的,谁也不知道,同样地,出了事故,也没有向公众告知的意识。这其实说明,我国博物馆在贯彻国家公共性方面还不完备。”史吉祥说。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