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散落于历史尘埃的辛亥女杰

http://www.CRNTT.com   2011-08-30 14:52:53  


 
  掀得翻皇权,动不了性别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皇权,却没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性别制度,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生存空间,所以女性受歧视受压迫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一些保守势力甚至在革命之后对于参加过革命的女性更加歧视、排斥。

  撰稿/钟 瑾

  武昌起义的隆隆炮声中,有这样一群名门闺秀和布衣女子纷纷从家里跑出来,不仅抛头露面,还真刀真枪地反对朝廷,不知讲究三从四德的清廷上下会作何感想?天子到底表没表态我不清楚,但是据说有位大爷在看到这番景象之后,脱口而出一句话,听着倒很在理——女人也出来造反,世界变了。

  是的,变天了。

  推翻封建帝制和解放女性运动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就是反对君臣、父子、夫妻三纲。其实,早在戊戌之后,女性就已经行动了。这“动”,中国近代史、妇女史研究专家吕美颐教授称之为“传统社会女性群体的质的变化”。而相对于产业女工群体的默默无闻,女学生们则非常引人注意,有上海女学生以文凭为嫁妆,有的还将自己的照片刊于报端公开征婚,在当时不得不谓之为一道奇观。

  而后人在归纳辛亥革命的意义时,常常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也开启了近代第一场妇女解放运动。20世纪初的新思潮,不仅洗礼了中国男性,也让女性接受了启蒙教育,进化论和天赋人权在革命女性的心中播下了民主平权的种子,并由此在革命大潮中生根发芽。

  中国女性闹参政权的时候,男性并没有缺席。把西方妇女运动介绍到中国、极力鼓吹女权主义,比如译介俄国无政府党领袖苏菲亚的文章的,正是梁启超、廖仲恺等一些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男性。

  在对苏菲亚和罗兰夫人(法国大革命之母)的名字耳熟能详之后,许多激进女性开始效仿西方妇女为争取解放提出的要求、采取的手段,包括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唐群英率众大闹参议院、袭击宋教仁的举动,就是受了英国激进妇女团体“战斗的参政派”影响,后者在争取参政过程中,为吸引公众注意,曾采取拒绝纳税、毁坏商店橱窗、焚砸邮筒、捣毁会场等激烈手段。1912年9月万国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美国的嘉德女士一行在访问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时,提出了以和平手段争取女子参政权的建议。此后,中外妇女运动的各种交流逐渐多了起来。

  但归根结底,推翻了皇权帝制的辛亥革命,却没能带给(不愿意给也给不了)女性真正的幸福和解放。作为多年从事中国近代史、妇女史教学与研究的权威专家,郑州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主任吕美颐教授近日就辛亥革命与女性群体的关系等问题,接受了本刊的采访。

  女性意识觉醒

  新民周刊: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社会是怎样的?女性群体又是怎样一种状态?

  吕美颐:辛亥革命前夕一般指20世纪初前十年,正值清末,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社会转型的前夜。其特点是大动荡、大变革,各种社会思潮和各阶层、各派别人物纷纷登场,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此时的女性群体,比之传统社会的女性群体有了结构性转变。如果把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分为上、中、下三个阶层,那么到了晚清,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改良的进行,出现了两个前所未有的全新阶层:产业女工和知识女性,女性群体长期以来的稳定状态就此打破。鸦片战争之后,近代工业之中孕育出产业女工,主要集中在轻纺企业。这一群体发展迅速,至辛亥革命前夕已形成三四万人的队伍。但是因经济情况和受教育程度所限,她们接受的启蒙教育很少,自我意识尚未觉醒,只是一支潜在的社会力量。知识女性,则是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产物。来华传教士在清末创办了最早的一批新式女学,戊戌维新时期有了中国人自办的女学。而清政府从1901年起实行新政,包括推行新式教育,大力创办女子官学,鼓励私人创办女学,使得女子教育的发展势头很盛。据不完全统计,1909年前后中国人自办的女学已有300多所,学生近1.5万人,加上教会所办女学,新兴的知识女性群体已近3万人,后来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人物,大多来源于此。

  新民周刊:知识女性群体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参加辛亥革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