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邱震海:外交转型切忌“软实力硬使用”

http://www.CRNTT.com   2012-12-08 10:08:11  


 
  有学者提出,中国外交现阶段亟需要做的是“硬实力的软使用”,亦即以柔软的身段与和颜悦色的方式,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硬实力的崛起感到放心乃至心悦诚服,远悦近来。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人们看到更多的却是“软实力的硬使用”,亦即由于种种操之过急、协调不够的情况,导致国际社会看到的中国外交往往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形象。

  最近发生的中国新护照风波和一些地方宣布对进入南中国海争议水域的外国船只登船检查,就是两个明显的例子。

韬光养晦vs有所作为

  半年前发布的中国新版护照,将南中国海有争议的地区都以中国主权范围的形式标志出来,引起周边国家强烈反弹,乃至一些与中国存在主权争议的国家甚至宣布拒绝在新版中国护照上盖章。与此同时,又有消息显示,中国将在南中国海有争议地区,对于过往的外国船只实行登船检查。此举一出,也引起周边国家反弹;印度海军总司令甚至威胁,印度海军将进入南中国海维护印度的权益。

  对于中国这两个举措,自然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是认为中国展现强硬,既符合中国崛起的趋势,也符合中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因此是中国自信增强的表现;二是认为中国崛起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以足够的软实力来赢得周边信任,而非一味展现强硬,或者至少不应在这个时候出台这些必然容易引起冲突的举措。

  这两个不同的解读,本身就折射了中国外交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抉择,即究竟是继续韬光养晦,还是逐渐有所作为?其实,这两个方向对转型的中国来说,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既然是逐渐过渡的过程,那就必然有一个面对挑战、处理挑战、逐渐消除误解和敌意的过程。归根结底,中国外交转型除了目标之外,在方式和风格上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度”的把握。

  对于今天和未来中国外交转型的方向,理论上基本上不会存在太大的争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国民期待,抑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要求,客观情况都不会再允许中国继续上世纪80年代那样的韬光养晦政策。

  面对不断上升的对中国的压力,中国需要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有所作为;同时也需要以自身的实力为基础,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外交产品,并尝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化解疑虑和压力,更多融入国际社会。

  但这却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首先,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外交产品(比如参加国际维和、参与解决国际矛盾和纠纷、参与国际新秩序塑造和全球治理等)与中国自身面临的压力(比如周边的海洋主权纠纷等)往往是彼此割裂的两个过程,前者的功勋在相当程度上不会被转到后者的账号上去。这在外交实务操作的层面上,确实会引起一些具体的困扰,因此也就很难在心态和策略上保持持续的沉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