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村官”于建嵘的理想和现实

http://www.CRNTT.com   2013-10-11 11:09:35  


 
让村民成为行动者和决策人

  研究农村问题多年,于建嵘发现,今日有些中国乡村之衰败,尤其表现在公共生活层面上;相反,凡是村里公共事务处理得比较好的,生活就比较幸福。“村庄的属性,决定它不是一个人,一个村民,而是由很多人组成的一个集体,对于村民而言,首先是一种公共生活,这就需要给他们灌输这些理念。”他说。 

  于建嵘提出建立乡村公共生活规则,重塑乡村公共生活空间。在他看来,如果村民学会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公共事务,哪怕物质条件不行,只要利用好当地的条件还是能搞好他们的生活。

  如何改变村民们的观念?于建嵘讲了一件刚刚发生在纳具村的事情:一天,很多老头老太太欢迎他一起坐在村寨下面的大树下。看到村庄杂草丛生,环境很差,他就开玩笑说能不能把村子打扫一下。当时这些人看着他,没有任何表示。

  他便对一个比较活跃的老太太说,你们把村庄打扫一下,我给你们每人30元一天可以不。老太太说30太少了,必须每人50,说外面打扫卫生的都是50。他就问大概需要几个人,老太太说3个人,一个月一共4500元。他说行,但是他想问一下,打扫卫生是为了谁呀,是不是为了我呢。老太太说不是呀,是为了我们自己呀,村子弄乾净当然好了。他就反问这些人,那为什么需要我来掏钱呢。

  这个时候,老人们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很多人拍着大腿说是呀,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怎么能要于教授的钱呢。后来,他们就说不要钱不要钱,明天开始。双方约定第二天早上9点开始,结果7点不到,全村40多个老太太—包括90多岁的,还有带小孩的妇女—全都出来打扫卫生了。

  说起这件事,于建嵘十分开心,甚至不时拍打大腿。“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这里是他们的家园,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们互助,一起去做,尤其是在留守儿童、老年人居多的乡村,现在这一点更是缺乏。也只有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这些村庄未来才能够发展得更好。”他坦言。 

  在于建嵘看来,只有村民自身发展了,中国农村才有真正的出路。而村民发展,首要的一点即是如何相互协作,具体地处理村庄面临的诸如卫生、教育、养老等各种问题。这里面有一个村民当家作主,还是别人给他们当家作主的问题。“今天很多地方帮扶农村,采取的是后者。而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前者。”他说。

  于建嵘说,他希望处处以培育村民的自主能力为第一要务。而要让村民真正学会独立自主,他并不主张长期蹲守在村庄。并且,他在村寨的团队也多数由村民组成。他表示,天天坐在村里并不是好事情,他不能让村民产生依赖感,他要培养的是他们的自身能力和集体行动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不会一直在那个地方,必须是有限性的介入,以观察者的角色,通过和他们交谈,潜移默化地给他们提供一些规则和观念,看他们怎么变化。有时候保持一定的距离相反更能发挥作用。” 于建嵘将自己的做法总结为“介入不能太深,永远若即若离”,并表示自己会坚持这一原则。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