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赴美生子产业链调查:当美国人的爹娘有多难 | |
http://www.CRNTT.com 2013-11-29 13:46:32 |
2008年以前,香港是林木、张玲这样的家庭最佳选择。“赴港生子”也是境外生子这门“政策生意”产生和规模化的逻辑源头。 发生在2001年的“庄丰源案”为大陆孕妇赴港生子打开了政策的大门。《香港特区基本法》第三章第1条规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可判定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当时,香港生育率处于全球最低状态,人们担忧老龄化社会影响香港整体竞争力。“赴港生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香港生育率,缓解老龄化危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特区政府的肯定。 2003年,香港政府为了进一步提振经济,向中央政府申请开放港澳自由行,大陆居民持港澳通行证在港可逗留7天。这一原本为招揽内地居民赴港旅游而制定的政策,却为赴港生子大开方便之门。 怀着各种目的的内地孕妇,开始急切地赴港生子。有人是为了生二胎,有人是为了曲线移民,也有人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由于地理、语言和文化上的便利,大陆孕妇将香港作为境外生子首选地。此时,中国大陆居民到美国、加拿大生子还没有形成火热的市场。在香港,增长势头在10年间以50倍的速度飙升——2001年,香港“双非”新生儿的数量只有620名,直到2010年,这个数量达到3.26万名,2011年飙升至17万名。 随着分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以及就业机会的分母数的不断扩大,香港本地居民逐渐对此提出异议。香港一家报纸甚至出现“香港人,忍够了”的大幅广告,以此表达对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不满立场。 与此相对应的是内地相关政策对“双非儿童”的“零接受”。2012年9月,深圳市公立小学就出台了“不接收港澳生”的政策,只接收外籍、台湾籍学生。“双非”父母想给孩子上内地户口,但内地“单一户籍制度原则”要求其必须放弃香港身份,而香港居留权的原则是“一经拥有,永不丧失”。根据香港特区法律,要放弃香港居民身份,必须放弃中国国籍。这让本想钻政策空子的“双非”父母成了政策的夹心层,动弹不得。他们必须回到原点,给孩子更换国籍。 2012年4月,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宣布,香港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2013年全面停收夫妻双方都不是香港居民的“双非孕妇”。“零双非政策”彻底关闭了“赴港生子”的政策闸口。 张荣奎赶上了末班车,他觉得小女儿很幸运。虽然先后创办、经营了多家连锁品牌洗衣店,有过硬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但出生在香港的小女儿让他觉得跟自己的农村出身有了一个仪式般的切割。2012年下半年,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一起到美国洛杉矶开始了新生活。 美国又成了新大陆 张玲最终选择去洛杉矶生孩子。她和林木一样,发现在美国,尤其在洛杉矶,“赴美生子”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被分解成各个细微的节点,以“中介”、“咨询”、“代办”的形式存在。 这条产业链,在中国大陆地区则是名目众多的各种中介结构,其中网络知名度比较高的有“美宝之家”、“优生美地”、“香水湾”,这些公司大都在大陆注册一家以“商务咨询”为主营业务的公司,然后在全国主要一线城市开设办事处。除了以公司名义存在的中介机构,还有许多以个人名义通过网络提供咨询服务,比如淘宝上“赴美生子”的商家就在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增加。他们的服务费基本是每次1500元左右。 一开始,林木就打算找中介机构。“通过中介来做很正常,买房什么的都请中介来做。”林木希望能通过中介机构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但同时,他认为中介机构让“赴美生子”这件事变得神秘而玄乎。 中介机构会夸大其辞地告诉他“到美国生孩子有多么困难和危险”,也会标榜自己有无数成功经验和过硬实力。林木觉得“因为害怕,因为自卑”,很多人会选择相信中介机构。信息不对称是中介机构生意来源之一。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