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叶檀:中国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背后

http://www.CRNTT.com   2014-01-20 09:30:20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
  中评社北京1月20日讯/1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2013年数据显示,当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6%。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称,中国超过美国首次位列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已经“基本成定局”。至此,中国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贸易大国,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以及第二大进口大国后,又获一顶桂冠。 

  业内人士对此数据不会过多关注,就像GDP数据一样,有用,但比较片面。世贸组织力推的贸易增加值才是关注焦点,总干事拉米在2010年就一再强调,现行贸易统计方法“歪曲了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要考虑在贸易流动中有多少增加值”,我国权威机构也与国际机构、权威专家一起,召开了数次研讨会。迫于数据不完善等原因,此次使用的仍是海关总署的传统货物贸易数据,而没有使用增加值,这是非常大的缺憾。
 
  贸易增加值数据会让我们更清醒,去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球价值链与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讨论会”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魏尚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R obert K oopm an与高级经济学家王直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从贸易增加值创造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贸易数据,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将骤降41%和49%之多,而日本的情况的恰好相反,在贸易增加值框架下,其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激增40%和31%”。中国处于加工贸易一端,除去进口成本出口利润不多,基本上处于出口为糊口的状态,而日本相反,与德国一样在全球贸易中处于上游。
 
  中国货物贸易中有很大一部分重复计算,进口、出口、再进口,就是为了生产苹果手机、三星手机,最终,富士康代工在苹果供应链中,所占的利润只有2%,连《纽约时报》也说是畸形的利益关系,利润大头在标准与品牌商手中。而所有这些进出口都算在中国的货物贸易项下。情况稍有好转,按照前商务部长陈德铭先生的说法,加工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已经从过去的50%以上逐步回落到2012年的34.8%。但一批批只接受过初中以下教育、没有经过技术培训的劳动者决定了,中国的加工贸易仍将在长时期内占据较大的比重。
 
  按照国别权属计,中国出口的产品中,有许多是外资企业生产,被计入中国进出口总额,也不尽合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