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常态”需要新的进出口均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9 09:00:59  


  中评社北京5月19日讯/中国经济正在迈进“新常态”。一是经济速度比过去多年的高速增长要有所降低,尽管与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是高水平;二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转向主要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多元化创新;三是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比如服务业比重或超过第二产业,投资比重达到峰值并缓慢降低;同时,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力量变化,应该更多依靠国内消费。在这样的态势下,进出口结构需要有新的均衡。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焦建国 文章表示,中国多年来出口持续高速增长,进出口不平衡,贸易顺差逐年积累,带来了贸易摩擦等多重负面影响。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接近4万亿美元。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给宏观调控带来极大压力,过多的外汇储备是很大的负担,因为它要变成本国的基础货币,影响通货膨胀。

  对外贸易的本质是以有换无,以别国之长补本国之短,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配置、使用资源,促进交换双方的财富增长。显而易见的是,对外贸易是双向的,一端是出口,一端是进口。仅仅把东西卖出去还不够,还需要把卖东西换回的外汇花出去,买回自己需要的东西,交换才算完成。

  文章分析,只卖不买,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不值钱虽然有利于出口,换回更多的美元,但攒美元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进口买回国内需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不升值有很多隐患。

  一是中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外,但同等的财富换来更少的美元,白白地把财富“送给”别人;二是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因为不升值,就只能靠印刷人民币兑付美元,相当于动用全国的力量给出口企业补贴成本,也损害了其他国家同类企业的利益;三是产业结构更加畸形,出口产品低价贱卖也能赚钱,不应该投产的企业会因为出口换汇带来利润拼命地加大投资;四是外汇储备增多,为了兑换美元只好大量发行人民币,推高国内通货膨胀。过多的外汇储备每天都面临着缩水贬值的可能。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出口下滑,进入低速增长通道,而进口逐步发展,外贸结构趋向平衡,这是外贸大国更是外贸强国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换挡期”,在新的适度增长区间寻找新的平衡点需要的“外贸新常态”,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最高决策层对此有清晰的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表述,意味着容忍经济放缓,也意味着调结构的思路更加清晰。当然,外贸结构“新常态”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全年“稳增长”总体目标,挑战一些出口企业的生死存亡,挑战一些产业和行业的政策依赖心理。

  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传统的国际比较优势越发弱化,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也开始以出口为导向发展经济,中外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出口承受更多的竞争压力。内外夹击之下,企业必须依靠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善管理或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才能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