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消费主导发展的两个前提

http://www.CRNTT.com   2014-07-24 07:49:08  


  中评社北京7月24日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直白地说正处于一个重大拐点上。此前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往后或将越来越依靠消费。

  超常规下的非正常状况

  南风窗杂志发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文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投资推动在2009年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对GDP增长贡献高达79.7%,2001至2013年算术平均为51.5%;净出口推动2005年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次高,对GDP增长贡献达22.6%,最高是1990年的34.2%。

  对于出口推动,还不能仅看净出口数据,因为这会低估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一年在北京参加形势分析会,一些学者怎么也不相信国家统计局关于出口对GDP推动较低的说法,原因就是这个“净”字。这里显然还应看出口相当于GDP的比重,2006年这一数据最高,以人民币计算,相当于GDP的35.9%。2000年以来,出口相当于GDP比重,基本都在20%以上。30年前读商务版3册本萨缪尔森《经济学》,其中有大国经济对外贸易通常不高于GDP的5%的说法。在受古典经济学熏陶的大牌教授眼里,出口对大国经济推动很有限,只是中国太特殊。

  正是在这一局面下,消费不仅推动作用较弱,对国内经济增长的牵制作用也较弱。中国经济因农村劳动力长期大量过剩,工资难以较快增长。这时如果出口规模长期较小,经济增长将因消费不足而放缓,同时也使得消费占GDP比重不至于降到较低水平。一些人均GDP较低国家,消费占GDP比重也可以大大高于中国,印度2012年消费占GDP的69%,比中国高近20个百分点。然而在出口推动较强,以及出口相当于GDP的比重较高情况下,即使国内消费增长滞后,经济也能较快增长。

  消费蜷缩由此而生,中国经济越来越远离他的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对GDP的推动作用,从最高1979年的85.0%,降到最低2003年的36.4%。2000至2012年,消费对于GDP增长的推动作用,算术平均仅为45.3%,这在全球各国而言是一种非常低的状况。我利用日本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分析美英日等37个国家消费比重发现,2012年,消费占GDP比重低于50%的仅沙特、新加坡和中国,其中中国49%,与国家统计局数据一致,其余34个国家均高于60%,其中28个国家的消费占GDP比重高于70%。

  由此可见,消费推动作用弱、消费占GDP比重低,应该说是中国经济超常规增长下的一种非正常状况。如果错把非正常状况,当作中国经济进入常态化发展时期的正常状况,显然有可能出现判断性错误。

  现在的问题还在于,中国出口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已不可能再现2000年以来20%左右的快速增长。这里主要有3个因素:首先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这里有人民币升值,要素价格上升,以及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等因素;其次是出口增长空间逐渐受限,中国商品出口2013年已占全球商品出口的11.8%,相当一部分商品占全球出口比重已相当高,多种形式贸易壁垒和贸易纠纷不断出现,对于中国出口商品的挤压增强;第三是新兴国家和地区工业品出口的崛起,全球近3年商品出口增长快于中国的有10个国家和地区,2000~2012年,全球服装出口年均增速高于中国的国家和地区有5个,办公和通信设备出口快于中国的有13个国家和地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