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新常态下的“稳增长”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4-08-28 09:20:25  


新常态表明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评社北京8月28日讯/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基本共识。基于新常态的认识,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可接受区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急功近利地将GDP增长作为最重要的直接目标,意味着政府政策目标函数的重大变化,不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常态下政府不需要增长率,而是需要“好”的增长。毕竟,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适度的经济增长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条件,“稳增长”应顺乎逻辑仍是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不过,在稳增长中,需要弄清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样的增长率才是“稳”而且适度?稳增长决策应该更加关注哪个宏观经济指标?实现稳增长的途径和机制是什么?

  “稳增长”的“度”是多少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文章表示,新常态表明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旧常态下明显不同的诸多总量与结构上的特征。其中,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增长速度换挡并不是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也不是国内一些学者所认为的“危机论”或“政府捅破泡沫论”,更不是像国外某些媒体那样抱着“唯恐中国经济不乱”的心态所鼓吹的“崩溃论”。在客观上,中国仍然具备维持相对较高增长率的基础;在主观目标上,虽然政府不再唯GDP论英雄,但适度经济增长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充足的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的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金融体系的稳定,乃至中国在全球体系中地位的进一步积极变化,都必须仰仗于此。

  那么,政府应当将增长率“稳”在什么样的水平呢?这要取决于对适度经济增长的界定。从资源利用及其效率角度来看,适度增长就是要使实现的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大体保持一致。在此增长水平上,不会有太多非意愿失业,也不会有设备过剩,资本与资源均能得到充分利用。任何实现的增长率持续地偏离潜在增长率,要么是资源过度利用、通货膨胀,要么是非意愿失业率上升,经济持续下滑。从社会发展目标来说,适度经济增长率应当符合中国“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这是新常态下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可容忍的“最低限”。一旦受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长率下降到明显会影响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进程时,“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仍然是必要的。

  很明显,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潜在增长率与政府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而可接受的增长率下限之间,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也就不足为怪了。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为实现其阶段性“追、赶、超”社会目标,可接受的增长下限可能明显高于潜在增长率。为了实现这个(些许不切实际的)目标,政府往往会采取强制储蓄和通货膨胀政策,通过抑制消费或吸引外资而加快资本积累,以图达到其阶段性特定目标。但脱离经济与自然规律约束的短期增长,往往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大起大落是常见之事。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次较大的经济波动,无疑都与之前几年里政府过于雄心勃勃但脱离潜在增长率约束的增长目标有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