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中评智库:香港对国家的战略价值

http://www.CRNTT.com   2022-08-20 00:09:26  


 
  二是“融入”第二个涵义。制定和完善便利政策,使得“在内地发展”的港澳居民,深度契入了“双循环”中的“国内循环”。这是给已“在内地发展”的港澳居民提供便利政策,而非鼓励其他港澳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来内地发展或定居内地。

  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便利政策,更多地着眼于往来但不定居内地的港澳居民。因为“在内地发展”的港澳居民中,定居内地的是少数(其中香港居民约37万多),不定居而往来内地的是主体(其中香港居民1.6亿多人次)。如便利政策规定,港澳居民往来内地所持“港澳同胞通行证”,可享有类似内地户籍的身份证明功能,其适用范围和便利政策涵盖了30多个领域。

  已定居内地的港澳居民,便利政策则规定,无需缴纳社保就可申领“港澳居民居住证”(简称“居住证”);该证列入了国家统一编号、待遇类似内地户籍。而在过去,港澳居民即使定居内地,由于未放弃港澳永久居留权就不能取得内地户籍,也就不能享受类似内地居民的国民待遇。香港“修例风波”前,约30万已定居内地的香港居民领取了“居住证”。

  便利政策是将香港回归以来,内地仍“按照”或“参照”外国人或外国,来对待港澳居民或港澳合作方,逐项调整为视港澳居民为“国人”、港澳合作方待遇参照内地。实际是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时,其“国家观念”有“政策获得感”。港澳主管部门宣布:便利政策“陆续有来”。这将有助改善即使经常往返内地的港人,香港回归后其“国家观念”不增反降状况。

  三是“融入”两个涵义涉及三个禁用词。香港回归以来,新闻报导对内地与港澳关系长期“禁用”三个词:“融合”、“一体化”和“同城化”⑦。前两个禁用词现已解禁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公开讲话或中央文件,都有了“内地同港澳融合发展”或“市场一体化”等提法;但“同城化”继续禁用于深圳与香港,或珠海与澳门。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维护“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要“有机结合,任何时候不得偏废”。深港两城或珠澳两城,不能“同城化”,“避免被解读为模糊‘两制’界限、不符合‘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3)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是“十四五”采纳了香港特区政府的建议,赋予香港又一新定位。香港现有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四大国际平台。一是“香港国际影视展”,是全球最大影视交易融资市场。二是“香港巴塞尔艺展会”,是总部在瑞士的当代世界顶尖视觉艺术的“巴塞尔艺展会”,瑞士以外唯一的展销市场;新冠疫情前,其场地占有率和成交额屡创记录。三是“亚洲内容产业峰会”,是亚洲影视戏剧动漫音乐游戏绘画等“内容产业”的高峰论坛。四是“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简称“西九文化区”),是世界少有的大体量综合文化艺术园区。

  国家对港澳的文化政策分别是“中西合璧”、“中西荟萃”;内地文化建设则必须姓“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港澳在海外有两个“文化圈”:“粤语文化圈”和“华语文化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