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分离主义的三大目标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00:13:43  


 
  最后,抹去台湾的“中国印记”。陈水扁执政期间曾经试图抹去台湾民众心中的“中国符号”,将海外侨胞区分为“华侨”“台侨”,将加入美国国籍的台胞称为“台美人”而不称为“美籍华人”,企图以“台侨”取代“华侨”,切割台湾与中国海外侨胞的历史渊源与关系,切割台湾人与中国人的关系;加紧清除象征中国的各种标志、口号、符号、特征、图案和名称,在护照上加注“台湾”英文字样,更换“新闻局”局徽,企图将台北故宫博物院改名为“福尔摩莎博物馆”等,妄图从称谓上给世人造成“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台湾不属于中国的印象。为加快推动“文化台独”,陈水扁当局还鼓动公立大学将原有的中文系归并至外国文学系,用文学鼓吹“台独”,设立“台湾文学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蔡英文上台后,民进党当局企图建构以“台湾”为核心的文化、民族与“国家”认同,从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上,向台湾民众灌输“台湾‘独立’意识”,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为“政治台独”寻找突破口。同时,民进党推动制定“文化基本法”,其中提出“台湾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旨在落实、强化、推动台湾“文化主体性”,公开利用法律手段推动“文化台独”。简言之,民进党片面强调台湾文化的特殊性及“主体性”,推行“台独史观”与“殖民史观”课纲,有计划地消除台湾社会的中国或中华文化象征、符号与标识,大搞“去中华化”,造成“中国”符号在台湾地区的式微,而“台湾”符号兴起,原来属于台湾本乡本土的地方意识和地方文化,被强硬地添附上“国家”的意涵。其实质是从根源上割断台湾与祖国的天然联系,从而达到拒絶认同“一个中国”、抗拒统一的目的。

  总之,在“法理台独”等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民进党一直推动“文化台独”先行,从历史、文化、教育、意识形态、象征、符号、标识等多方面,推动“去中国化”“去中华化”及塑造“台湾国”历史、文化、教育、观念意识等一系列政策,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关系,制造“台湾本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立,意图从根本上改变台湾人的“国家认同”,然后藉此达到台湾走向“政治台独”的目的。尤其是蔡英文上台后,民进党当局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弱化和切断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连结,使得“去中国化”成为台湾新时期的一种“文化正确”和“政治正确”,这将会使台湾与大陆形成对抗关系,甚至可能将两岸关系推入战火的熔炉。

  四、结语

  民进党分离主义的目标可分为政治、经济与文化三大方面。“政治台独”“经济台独”和“文化台独”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在“政治台独”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民进党企图通过推行“南向政策”或“新南向政策”等摆脱依赖祖国大陆的“经济台独”。“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与李登辉、陈水扁曾经主张的‘南下政策’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其目的就是在经济上减少与大陆的联系……实现经济上‘脱中’。”〔41〕不过这样的企图是没法得逞的。因此之故,民进党把目光转向思想文化领域,企图通过在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去中国化”,割裂台湾与祖国的历史文化联系,为政治上、法律上的“台独”奠定基础。当然,这样的企图也是不可能得逞的。“‘文化台独’是对台湾民众的精神洗脑,可以说是‘台独’的心灵工程,通过扭曲、改变台湾民众的历史观和文化认同,进而扭曲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从意识形态深层次搞乱人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因此‘文化台独’等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行径图谋注定将以失败告终。”〔42〕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