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唐君毅:20世纪新儒学的一代宗师 | |
http://www.CRNTT.com 2009-04-13 10:54:08 |
道德自我与人生体验 唐君毅思想的成熟,始于《道德自我之建立》(1944年)。他年轻时,读詹姆士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内心受到极大震动,随后又读了摩尔、亚历山大等人的著作,被新实在论深深吸引。早先他曾借用《易传》“神无方而易无体”一语,论中国先哲之宇宙观为无体观,受到了熊十力的批评,谓之“开始一点即错了”,但唐君毅当时并不心服。此后,为了进一步印证他的观点,又进一步读新实在论者攻击最烈的新黑格尔主义诸哲的著作,特别是布拉德雷的《现象与实在》,并由此进入康德、黑格尔等人的著作。这样,一面抉择、一面思想的结果,“三十左右,便走到喜欢西方唯心论的路上去”了。由此确立了他的基本哲学立场和超验心路历程的努力方向,与熊十力之形上学,略相契会。《道德自我之建立》一书即是这一转变后成熟的思想观念之最早结晶。 在《道德自我之建立》出版之后,唐君毅计划完成一本共分为十部的巨著——《人生之路》。十部合为三编,第一编即为《人生之体验》,分五部。第二编即《道德自我之建立》,分三部。其余两部合为第三篇,即《心物与人生》。上述三本大着,虽讨论的问题和具体论述方式有很大不同,但主旨却相当一致,即皆在肯定人的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肯定本心仁体的绝对超越性和其至上的根本意义。所以,无论是“人生之体验”,还是“道德自我之建立”,都与西方式的人生哲学、道德哲学大不相同,不属于纯任思辩推演的普通伦理学。 《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所宣扬的道德至上主义,是一本万殊式的文化观,这是唐君毅建构其文化哲学、乃至整个思想体系的一块基石,与此同时,他对重建人文精神的企盼与努力,也直接缘此而来。《人生之体验续篇》是唐君毅此类著作的一个终卷,比之正篇箴言警语式的短论,这本论文形式的集子显得更为系统和深刻些。 人文世界的探寻 由道德自我的体认进入文化哲学的建设,这便有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人文精神的艰苦探寻和对中国文化价值的大力宣揭,这构成唐君毅思想发展历程的第二个阶段。 五四以来,对中西文化的讨论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1949年之后,经过30余年的沉寂,“文化热”曾在内地一度呈铺天盖地之势,其所表现出来的深度的心理饥渴,恰好说明这一进程是被人为地延误了。而在港台地区,类似的断裂并没有发生过,而在港台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众多著作当中,唐君毅的《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是起了引领风气及开先河作用的一部。它力图汇通中西文化之争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全盘西化”之两极,以西方文化思想中之异于中国者为背景,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作宏观的概论式描述。在唐先生的众多著作中,该书实占据一中心的地位,显得特别重要。 除《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为专著外,这一阶段的其余三部著作皆为已发表过的论文的合集。《人文精神之重建》收集了作者由内地到香港后最初五年中发表在《民主评论》与《人生》二杂志上的有关中西文化的通论性文章。而《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则只是就中国文化立说,专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人的文化理想。这本书所收集的十多篇论文在写作时间上是和《人文精神之重建》诸文相衔接的,集中在1954—1956这三年间,大多发表在《民主评论》和《祖国周刊》两杂志上。 此类著作的最后一部是《中华人文与当今位界》(上、下册),书中收集了60—70年代的论文共三十多篇。这些著作中包括在海外有广泛影响的谈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与灵根自植的几篇文章,也包括谈世界文化问题及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的文章,像《中国文化与世界》即收入其中。这些论文因写作的时间跨距较大,所谈论的内容又漫无涯际、互不类属,所以显得很零散。后来唐君毅反思道:只因当今世界有四面八方狂风暴雨之冲击,而将中国之人文风教破坏,才逼使我漫天盖地、四面八方的谈许多大问题,其实这不是我的初意,这只是不得已。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