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唐君毅:20世纪新儒学的一代宗师

http://www.CRNTT.com   2009-04-13 10:54:08  


 
中国哲学原论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唐君毅着手对中国哲学原典作全面的考论和系统的诠释,历尽十年艰辛,终于完成了一部空前的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这便是六大本的《中国哲学原论》。该着具体分为《导论篇》(1966年)、《原性篇》(1968年)、《原道篇》(1973年)、《原教篇》(1975年)四个分册。这部著作不但奠定了唐氏在当代中国哲学界的崇高地位,同时也使五四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果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1919年)有开局之功,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1932年)有奠基之劳,那么唐君毅的这部有3500页之多的巨著便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所做的一个颇具规模的建构。

  《中国哲学原论》之《导论篇》是唐君毅继前一阶段对中西文化的广泛问题加以反省和论述后,再回转来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对中国古典哲学加以诠释的第一本著作。全书分别疏解了“理”、“心”、“名辩”、“致知格物”、“道”、“太极”、“命”等七个范畴。此书写罢,又作《原性篇》——“中国哲学中人性思想之发展”,由此看出,它并不仅限“性”之一范畴,而是涉及到整个中国哲学中的心性学说,实际上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人性论史,与徐复观的《中国人性论史》堪称是当代这一学术领域中的双璧。

  《原道篇》是继上两书之后,再进而对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综摄最广而关联性最大的范畴——道,加以论述的书。这里的“道”,不限于道家,更不是专指《老子》,而是对中国哲学中形而上观念和各种实体学说的一个总综述,故涉及面很广,内容极其丰富。因容量过大,本篇有三大册,占了整个《中国哲学原论》的一半篇幅。第一卷专论先秦哲学中之“道”。第二卷以秦汉魏晋哲学中之“道”为论述对象。第三卷为处理隋唐佛学中的形而上之问题的专著,也是唐君毅研究佛学最为重要的一本著作。《原教篇》是《原道篇》的续篇,专论宋明以降之儒学演进,故副题为:宋明儒学思想之发展。但该着不同于上述几篇之围绕一中心范畴或观念展开讨论,而是以比较松散的形式泛论宋明一段的儒学思想。此书在论题的专门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方面均不如《原性》、《原道》诸篇。作为一部宋明儒学发展史,亦大逊色于牟宗三的同类著作——四巨册的《心体与性体》。

  综观唐君毅第三阶段的著作,虽以整理和疏解中国哲学原典为中心,但思想创发的情趣并没有减退。他明确表示,他做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并不追求现代学术所标榜的纯客观的科学的、或只作历史事实之描述的方式;而是要抒发他本人的思想情感与观念,以自己的生命活动上契于古代圣贤的生命。此即他所谓“即哲学史以为哲学之态度”,这和熊十力研究中国哲学原典的精神方式是一脉相承的。这清楚地表明,唐君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史家,而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充满着主动意志和自创精神的哲学家。他坚决摈弃用西方哲学之体系和术语来套用中国哲学的方式,坚持中国哲学的自本性诠释,对现代流行的西式图解之法心存轻蔑。这一背逆时尚的基本立场,使得整部《中国哲学原论》不但因术语古旧、语言艰涩而有与世疏隔之感,并且连实际上存在着的西方哲学之影响,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也无任何的形迹。

心通九境的大判教

  唐君毅一生的终卷之作,是两巨册的《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1977年),这是他毕生学术的总结,也是其超验唯心主义心路历程的最后归宿。其思想,经过道德自我反省、重建人文精神、诠释传统哲学这样三个阶段的漫游之后,最终停泊在心通三界九境的人文心灵世界,以对整个人类文化成果大判教的方式来终局。

  这部伟构综摄性的思想进路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人生体验的沉思和道德自我的反省,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人性论的深刻透视和对西方理性主义思潮的呼应,而体证合一生命与心灵的人生之内涵;另一方面是以理智思辩的形式析疏中、西、印三大思想系统中的有关知识、伦理、宗教等问题,而将所有的人文层面都统摄于一超验心灵的序运流转之中。因心灵活动表现出种种的不同,故对心灵世界的观照也就有种种不同的方式,此即本书所谓的横观、顺观与纵观之“观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