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5.12,最应记住的八件事

http://www.CRNTT.com   2009-05-12 19:01:47  


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是汶川地震最大的“地震应力”爆发点。5月12日,民众前往东河口地震遗址祭奠亲人。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中评社北京5月12日讯/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5月12日14点28分,时间早已定格在我们内心最深处。今天,当这个时刻再一次来临,尽管我们不愿意轻易去触碰记忆里最脆弱的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它淡忘。我们从过去一年与地震有关的许多事情中,选出八件最不应该被我们遗忘的,它们见证了大灾大难面前的人性,并告诉我们弥足珍贵的道理。 

  事件1:国旗应为人民而降——5.19国哀日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从中南海紫光阁,到震中救援现场,中华大地上国旗半垂,汽笛长鸣。这是国家第一次为罹难的普通公民降半旗。
 
  点评:国家哀悼日,正是寄寓生命无常的沉痛,感念人生存在的价值,仪式肃穆无语,却满蕴向死而生的生命意义。它纪念的是死,向往的是生,是更伟大更进取的生。个人如此,国家犹然。当国家试着表达人情,当权力试着走近人性,国家哀悼日的黯然背景之上,闪烁了最为可贵的人性之光。谁能说,这无尽哀伤的所求,不曾包含这些政治文明的进步?我们在汶川大地震的悲痛中醒来,睁眼见出政治的更进,瞥见人世的改良。 

  事件2:政治献媚要有道德底线——王兆山作“鬼诗”(注)

  2008年,6月6日,山东《齐鲁晚报》发表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的“词二首”,第一首“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以废墟下遇难者的口吻,发出了“纵做鬼,也幸福”和“亲历死也足”的感慨,并表达了“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的愿望。
 
  点评:灾难之余,当尊重活者,更当尊重死者。如果你需要这种做鬼的幸福,你自可了断,这是你的权利,但你无权把它强加给其他人。生命高于一切,对着死亡高歌幸福指数,是当代中国文人的一项创意,自古未闻。本应是成人佑护孩子,如今天地颠倒,却要死去的孩子来佑护中国。有这样的成人世界,让我等成人在孩子面前无地自容。写作有时是为了表明心迹,大灾未必不是大机会。但别忘了,写作必须恪守伦理底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