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交行董事长:危机难改金融四大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09-07-01 10:49:27  


 
  此后的金融创新浪潮和金融业大发展,推动了两次产业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在以1929年股灾为导火索的大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又进入了严格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全面管制时代,金融创新受到抑制,金融业的发展也较为缓慢和沉闷。

  战后,为规避监管,金融机构又开始不断创新,一直延续至上世纪90年代,金融创新浪潮高潮迭起,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市场创新、交易方式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推动了全球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引发了数次危机,最为典型的如拉美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

  对此,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监管体系,建立统一监管机构,加强对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控制。但金融创新并没有随之停息,诱发这次危机的衍生金融产品从新世纪之后开始快速兴起。

  因此,从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历史看,创新与危机都是历史常态,对于创新诱发的危机,最终还需通过监管创新、制度创新来纠正偏差,化解危机。创新是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不能因噎废食,以此作为抑制金融创新的借口。即使这次危机“元凶”的债务担保证券(CDO)和信用违约互换合约(CDS),其作为金融工具的创新,也只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触发点。

  对中国而言,更不能受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停止创新。

  其一,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来看,中国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总体上,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须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体系。

  其二,从金融创新的程度看,美国是创新过度,中国是创新不足。在最近30年的时间里,美国是金融市场的领跑者。目前在世界金融市场流通的几乎所有金融衍生产品都出自华尔街。与此相反,相对于中国的实体经济需求而言,中国的金融创新仍显不足,金融产品较为单一,服务效率仍待提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需求。中国更应该从完善金融市场层次和结构、推进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监管方式等多个方面加快突破,为发展寻找新的机遇。

  其三,从创新面临的风险看,中国深入开展金融创新的风险相对可控。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投资银行的杠杆率为50倍,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杠杆率则高达60倍以上。而中国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则基本在8~12倍的相对合理水平;美国实行金融控股公司混业经营体制,大型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的体系异常庞杂,商业银行深度介入资本市场。而中国金融业则是以分业经营为主,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基本隔离;美国金融监管体系错综复杂,监管“政出多门”,对创新一直持放任状态。中国“一行三会”的监管体系分工相对明确,监管边界清晰,对创新有着严格的管控。

  当然,也要充分吸取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经验教训。比如,在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等稳健经营的原则,不迷信数学模型,不盲目创新;要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避免短期利益驱动下的过度创新;要根据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先试点、再推广,有序开展创新;要加强投资者教育,避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隐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