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中国应如何避开“中等收入陷阱”? | |
http://www.CRNTT.com 2009-08-03 11:17:06 |
中国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并非不可能 文章指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目共睹。在建国初期,中国的人均GDP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为200美元,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08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达到3266美元。 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让很多政府官员欢欣鼓舞,因为从政绩上来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社会正步入发展的新阶段。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差异极大的国家,整体的平均数字往往掩盖了真实的结构问题。从区域来看,中国的人均GDP差距在各个地方是非常大的。在上海2007年是6万人民币,北京是5万人民币,广东、江苏、浙江是3万人民币,60%的省的人均GDP是1.5万到2.5万人民币;而贵州和甘肃人均GDP是1万以下。按2008年的数据,全国人均GDP为3260美元,北京的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上海则突破10000美元大关,达到10529美元,浙江人均GDP破6000美元。西部地区2008年人均GDP为15857.18元,大约为2282美元。 尽管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但这并没有直接体现在老百姓福利的提高上。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在中国的人均GDP中,有1/3是不形成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只有2/3也就是1.3万元左右归个人支配,这样算来,一个三口之家也就是拥有大概4万元人民币的年收入。因此,如果要使得老百姓的福利与人均GDP数字同步提高,还需要国家从分配调整、消费增加方面来努力。 如果考虑到收入分配差异,中国相当多的人口还远未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时的福利水平。以贫困人口数量为例,中国的“国家贫困标准”是人年均纯收入785元(农村为人年纯收入683元人民币),国务院扶贫办2007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2148万人,全国贫困人口不足4000万人,“国家贫困人口比例”约3%。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是,经过购买力平价(PPP)调整后,以每天消费1美元(PPP)的极度贫困线为标准,2004年中国赤贫人口2亿,占全国人口比例15%;2007年,中国的赤贫人口1.35亿人,占人口比例10%。如果按每天平均消费不足PPP2美元来算,中国的贫困人口为4.3亿人,占人口比例约32%! 国际机构与中国政府的统计结果差别极大,虽然可能各有偏颇之处,但反映出国内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极为严重,庞大的贫困人口数量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并成为诸多社会不稳定现象的问题之源。 中国缺乏社会保障体系将加大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与不少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不同,中国的问题不是在经济未发展之前就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是恰恰相反,中国还远远没有建立起这样一个社会保障体系,而社保体系的缺乏大大削弱了国民的福利,影响了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进而影响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城市化进程是中国近年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它带来了中国投资的持续增长和基础建设高潮,并在相当程度上为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暂时提供了工作机会。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也不断显现。由于诸多障碍,中国的1.5亿农民工很难真正成为城市居民,他们的基本社会保障、教育等都难以稳定解决。在城市经济中的财富分配问题,也使得城市贫民阶层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同时,城市人口的现实增加,也使得城市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据估计,到2025年,中国城市人口预计会猛增5亿,增幅高达65%,这将对城市的公路、电力、供水和卫生系统形成巨大的压力。 在中国,经济发展既是社会总体财富增长的过程,更是一个财富分配差异加大的过程。近年来,中国社会不同利益集团逐渐分化,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日渐加剧,矛盾激化现象迅速增多。一个典型的例证是,社会群体性事件出现的数量、规模、破坏性、影响力都在激剧增长。为什么中国在经济迅速增长、社会财富积累增多、老百姓实际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的同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却在迅速激化,中国民众对政府和执政党的不信任加剧,甚至达到了威胁基层政权稳定的程度? 在我们看来,这些现象都在向中国发出警号:中国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不容低估!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区域经济差异较大、城乡差别大、民族众多,如果国家在发展战略、政府服务、公共政策、政治改革等方面不能满足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中国很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恶性循环,长期停留在较低的发展水平。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