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精英主义和举国体制 未来优势更强

http://www.CRNTT.com   2009-12-13 00:23:00  


达至公平、效率与环保的平衡,方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解放生产力

  这同时也是胡锦涛“以人为本”的思路。“以人为本”一方面可追溯到我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回归到青年马克思“异化”的概念。资本主义把人异化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也就是人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只有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条件底下,才会实现。社会主义,就是毛泽东说的“为人民服务”:为每一个人民、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服务。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解放生产力”,在于改变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亦即是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发展生产力”是经济改革和建设,其中,“发展第一生产力”就是科技的突破,也就是“科教兴国”这基本国策的由来,并且是下阶段经济发展的重点。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可以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底下,持续发展的工具箱,之后再进一步具体化和政策化为 “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先进性,一方面固然可以实际的实践成果来检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跟当代其他公认是正确和先进的理论阐述相比较。

  于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崩塌之后,国内外都有不少人认为,中国适宜放弃社会主义,走社会民主主义。在意识形态上,众所周知,社会民主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分枝,主要的分歧点是放弃了武力革命;这是最接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西欧颇为盛行。现代的社会民主主义强调透过立法过程以改革资本主义体制,使其更公平和人性化。

  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分析架构是效率和公平的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及政治发展是一个零和游戏,两者不可兼得。今天中国不少官员和学者,在他们的公开言论中,也看到这分析架构的影子。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绿色运动中,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要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育三者需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划时代的概念。它除了突出环保之外,还提出了隔代公平,“不夺子孙粮”的要求。时至今日,许多人依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先进的理念,因而不时挂在嘴边。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确认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称“地球高峰会”于里约热内卢举行,李鹏总理代表中国出席,率先签署“21世纪议程”,正式拥抱这全球崭新的理念。1994年率先提交国家“21世纪议程”,今天全国过半省市提交了各自的“21世纪议程”。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跟“科教兴国”并列为基本国策。

  简而言之,可持续发展只不过是在社会民主方程中加入了环保这绿色元素和平衡的底线。思路是一贯的,还是停留在零和游戏,“平衡发展”这一层次。

  但是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西欧的社会民主主义者跟我们都开始明白到市场机制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效率和公平,不是彼此不能相容,多一些这个便一定要少一些那个的关系。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全新态度,西方也提出“第三条路”的方向。

  简而言之,“第三条路”认为效率、公平与环保,是可以同时兼得,达到最优化:更多的社会公平会增进经济增长,因而有更多资源去进行环境保育,等等6。我们很多时候都说,让各种矛盾于发展过程中得以解决,其实背后就是基于这个道理。这从零和游戏的范式飞跃至非零和范式,是观念和思维上一大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多走一步,从和谐社会的阐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抓的变数已经超过社会、经济和环保,还加上政治、道德、人的解放等,要一起抓,全部都要。可持续发展过分注重环境保育,和看不见、摸不着的隔代公平。对绝大部分平民老百姓来说,虚无飘渺,陈义过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图画,对老百姓来说更加实在,对政府决策者来说,更具操作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可持续发展和“第三条路”更加内容丰富,气魄宽宏,并且更具系统思维和现实意义,目标要在当代就解决一大堆互相连系,互相制约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