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海外孔子学院:莫让“软实力”成幻象

http://www.CRNTT.com   2010-01-30 10:40:45  


 
  张鸣:文化交流必须得有媒介,像好莱坞电影那样,得有一个加工改造。当年宗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他们也进行了改造加工。我们也一样,文化传播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否则,把国家文化原封不动地搬出去,那样很难让人接受的。可以说,国外没有人认为孔子学院是软实力,看看主流媒体,有没有人这样报道过?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有什么用?说实在的,经济其实也没有真的强大,我们并没有一个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合适的制度,实际上还是悬着的。

  时代周报:1993年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各大宗教毫无争议地将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写入《世界宗教伦理宣言》之中,并确立为人类文明的首要的、基本的法则。从世界文化与交流的角度,如何看待孔子的世界性价值?

  张鸣:我最欣赏的就是孔子的这句话。其实,宗教之间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都是这样的,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作为文化传播,文化之间共存共融,孔子这个形象还是不错的。但是,反过来说,我们现在存在的各种情况就是强加于人。

  顾彬:孔子学院可能还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不过这是正常的,因为它的历史不很长。因为目前中国人越来越多往钱看,所以他们在国外留下来的印象是当代中国没有文化。通过孔子学院中国可以表示:我们有钱,同时我们也有文化和思想。

  2 文化输出不能被商业逻辑取代

  时代周报: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 “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至今,中国在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据说至2010年要建立500所。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看到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大跃进”?

  张鸣:从世界文化多元化性来讲,中国输出点传统文化也没什么坏处,但目前来看,我觉得还都达不到输出价值这个层次,开展的活动顶多也就是学汉语。其实,我觉得这里面有两套逻辑,一是所谓价值或者是意识形态的逻辑,一是商业的逻辑。从国家角度,至少从某个政府机关角度,借孔子学院输出中国价值是有这个意图。因为不能老是听别人的,咱们也得弄出点自己的东西。孔子学院的开办与运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汉语培训眼下肯定是没法赚钱的,这就要求国家以政府行为进行大量的拨款。

  据我所知,孔子学院建设也经历了一个从虚到实的过程。开始建时,没有地点,也没有人来捧场,等于挂个牌而已,什么也干不了。后来投入就比较多了。但是,在中国就这样,什么事儿投钱一多,事情就有点变化,就变得有点畸形。第一,比如说会有一些作秀,弄得声势浩大,表面做得漂亮,其实也没有什么实质进展和意义。第二,可能会有猫腻。一个网站的运营费就要花3520万,且还不是第一次建站。我觉得这是极其荒唐的。有关部门不差钱,但是,这钱不是他们挣来的,是国家划拨的,这是我们纳税人的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