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富士康事件谈中国的工会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0-05-30 09:10:21  


 
  但一如任何体制转型的艰难,中国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转型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层困惑。在经济领域,这表现在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特征正在逐渐出现;撇开富士康的问题,一些地方经久难以解决的矿难问题,以及私营企业随处可见的劳工权益问题,无不折射了这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富士康“十几跳”所折射的问题,用80后、90后员工的心理素质作为主要解释是难以服众的。换言之,若不是80后、90后员工心理相对脆弱而爆发“跳楼事件”,难道人们就可因年纪稍大员工较能忍辱负重,就可忽略中国经济和社会领域存在的这些问题吗?

中国工会:“困境下的真空”

  问题是:看到了矛盾的症结,但如何切入才能既行之有效,又不伤筋动骨?在这方面,除了企业管理更为人性化之外,中国工会的重建与转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工会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就有。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会在中国似乎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尴尬:提起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会,不少人会觉得这只是一个“福利工会”,缺乏市场经济机制下争取劳工权益的元素;然而,层出不穷的私营企业的劳工状况,又迫切需要工会的关注和引导。这实际上也折射了今天中国工会的困境,亦即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工会的生存氛围已基本消亡,而市场经济机制下的工会生存氛围则尚未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外资、台资和中国内地私营企业便利用这一“困境下的真空”大行其事,无端盘剥和侵犯劳工利益。毋庸讳言,也正是在这一“困境下的真空”局面中,中国内地一些由劳工自发组成的“独立工会”也成为引人注意又亟需整合的问题。

  但任何体制的转型都既非一成不变(不然转型就成为久拖不决的代名词),也非完全推倒重来(不然转型就走向了革命),而是一方面必须扬弃原有体制中的优点和糟粕,另一方面必须根据新体制下的新特点和新逻辑,发展出新的、建设性的机制。

整合传统,建构新功能

  以此反观中国工会的历史和现状可以发现,中国工会面临两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一、转型,即建构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争取劳工权益的新功能;二、重建,即重新捡起过去中国工会曾有的切实关心劳工身心健康的传统。两者相辅相成,前者属于面向未来,非此则无以解决市场经济下一不小心可能滑入早期资本主义泥淖的问题;后者则属于对传统的整理,从中提炼可为今天所用的优秀元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