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伤残无助 体制之憋

http://www.CRNTT.com   2010-09-15 11:28:20  


这位前体操国手要通过司法途径为自己12年前的受伤“维权”
  中评社北京9月15日讯/桑兰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痛苦、纠结,和太多的不解和委屈。当年,驰骋赛场上的她曾是金牌选手、世界冠军接班人,然而在她倒下之后,在轮骑上的12年时间里,一些她曾经依靠的单位领导,从来没去看望过她一次,伤残后的保障工作也很不到位。更有体操中心领导声称:宣传桑兰会让孩子们远离体操……正如一位批评者所言:这是中国竞技体育的悲哀,更是体制的缺憾。伤残运动员的救助和保障问题,引人深思。

  伤残运动员保障欠缺

  正如上海体育界资深专家段翔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所说,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无论是举国体制还是全民体育,要想在竞技体育领导域取得成功,要想在奥运会上登上巅峰,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都要进行魔鬼训练。不同的是,在欧美一些体育事业发达的国家中,体育训练更加人性化一些,运动员自我选择的空间更大,运动员的伤残保障制度更加完善。而在中国,“金牌任务”更加沉重,而退役运动员尤其是伤残运动员的保障制度却很不健全。

  从某种意义上讲,桑兰是幸运的。然而,桑兰的幸运更多是一个特例,在中国,许多退役运动员的生活没有保障,一些伤残运动员甚至解决不了温饱问题。

  早在北京奥运会前,同样是运动员出身的滑冰名将叶乔波就曾呼吁:“作为一名退役运动员,我希望大家在关注2008奥运会成绩的同时,还要想到有比金牌更为重要的事情。”而且在那年的政协会议上,她还提交了《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问题及建议》提案。“面对退役运动员在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制定政策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一位官员说,“我们手头有许多研究如何妥善安置退役运动员的课题,但大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现在的情况就是船大难掉头。整个体制就是这样,指望国家财政为提高退役运动员的补偿拨款,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位体育官员说出了大实话。客观地讲这些年国家为退役运动员的确做了很多工作,可是举国体制之下那些没有成绩、默默无闻的专业运动员(也被人们称为是塔基下的运动员)真是太多了,全靠财政拨款、强行安置是行不通的。在桑兰伤残后的第八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通知》,这是中国第一个有关运动员社会保障的综合性文件。目前很多地方体育局由于种种困难,一直无法落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