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房价问题与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0-11-01 09:33:51  


 
  以上买房分类,其实也是目前中国城市各阶级分析。A是“炒房阶级”,其中商人、干部、高级白领和党员比例高,开好车,多有子女或亲戚出国。他们一般不赞成政府人为干预市场的做法。C是“公房阶级”,既属于70%城市有房户,又属于网上70%抱怨房价太高的民众。他们和年轻大学生、进城农民工等“无房阶级”(租房阶级),合起来便是对房价最不满意的人群,原则上赞成政府各种压制房价的政策。不过他们抱怨的理由其实不同。“无房阶级”是弱势群体,贡献大,收入少,底子薄。而C类人群,以前能分到公房,说明曾在体制主流,很多还是基层干部,对社会主义忠心耿耿。但在近十年利益重新分配过程中由于必然原因(身分、职业)或偶然原因(时机、性格),才被相对挤到了社会边缘。相对“炒房阶级”又庆幸又害怕。

  “公房阶级”叹气沮丧,“无房阶级”气愤郁闷,B类“有房阶级”,也是纠结的一群。一套自住,不能进入市场,房价涨,徒有“中产阶级”的心理意义。子女要结婚,又盼房价跌。但听说所有住房都要征房产税,每月供楼已经辛苦,怎么可能再额外交钱,来给政府在卖完地后再辟GDP财源?

  以上四个阶层,再加上本文暂不讨论的“盖房阶级”(地产商、高干和其他过亿的人们)及“农房阶级”(农民的收入其实也越来越少靠土地,越来越多进城打工),这就是从房价角度看今天中国社会各阶级概况。简而言之,大的差异由身份背景定,中等分化因房价买卖定,小的区别由股票工资定。

  调控政策的困境

  承认阶级不等于必然斗争。法制社会没有哪个阶级天生有罪。但社会主义(不管是中国的或北欧的)都希望减少阶级分化。房价一直涨下去,既有损经济竞争力(如香港,高房价几乎赶走了所有工业),也导致民怨沸腾,也可能影响“维稳”。于是政府近年来频频出招。概括起来,不外乎四招:一是多盖房,二是少借钱,三是限买房,四是房产税。

  任志强等判断“刚性需求”是房价高企的主因(之前几十年没盖房子了),但近年来各地房子盖得很多,何以供求关系仍不见缓和。我以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应侧重营造公共住房系统(此法在香港行之有效,政府以卖地的收入建造公屋,还有对低收入阶层的多种住房资助)。现在内地政府卖地收入据说仅5%用于建租屋,何以不扩大至80%甚至100%?让暂时无法进入私房市场的年轻人、农民工或工薪阶层能够租用优质的公共房屋呢?是政府花销(包括门面工程)太倚靠卖地收入?还是官员有系统寻租影响对弱势群体的公平分房?总之,这条方向不可回避,买房不是“天赋人权”,住房却是公民权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