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市场思维和货币紧缩是平抑粮价要件

http://www.CRNTT.com   2011-01-27 08:59:01  


  中评社北京1月27日讯/近日,受南方冰冻影响,曾一度在强化菜篮子市场负责制之势能下快速回落的农产品价格,再度出现了应声而涨之势,而北方旱情则急速催涨了郑州多个强麦合约。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社评指出,诚然,恶劣气候、涉农保险保障功能不足,以及一些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多年欠修等,确实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农产品供给,并在农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下,引发农产品供需缺口,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然而,追根溯源,包括2008年在内的几乎所有以农产品价格上涨为主的通胀,本质上并非是一个农产品供需矛盾问题。当前中国粮食供销两头监管的模式和粮食配额制管理的进出口制度,使中国不大可能存在粮食总量供给之冲击问题。2008年,中国粮价在国际粮价过山车般的冲击中近乎岿然不动。因此,一些观点简单化地把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粮食减产权作为粮价持续上涨,甚至通胀压力的原因,实际上并没有深究粮价上涨背后的本质原因。

  文章表示,当前南冻北旱灾害更多地是为过剩流动性制动下的通胀提供了一个泄洪口,同时,粮价上涨也只是通胀的表现形式,而非通胀之原因。通胀的本质是相对于市场需求,货币供给的过剩。显然,借助增加供给,特别是增加具有较强季节性生产周期的粮食供给,而非采取紧缩货币消除货币供给过剩和利率汇率改革的方式,不仅不会遏制以粮价上涨为主的通胀压力,而且其执行成本也将高企,甚至远水不解近渴,比如我们很难反季节地增加农产品供给。

  除此之外,当前包括农村水利建设在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年久失修、农民非农就业、农业抗风险能力下降,以及农村金融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入非农领域等,本质上是农产品价格信号失灵导致农业资源被动挤出问题。即长期以来,为缓解粮价为主导的通胀压力,有关部门对农产品价格持续进行管控,人为弱化了农业对经济金融资源的吸附能力,而农业无法有效吸附经济金融资源,不仅妨碍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资源投入,弱化了农田单位产值,而且使农业更难以通过经济金融资源投入改善抗风险能力薄弱之局面。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