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香港旅游业 应从速整顿

http://www.CRNTT.com   2011-02-17 11:14:49  


  中评社香港2月17日讯/“长远而言,政府需要考虑扩大旅游业议会的代表性,引入更多劳工代表,增强其公信力。若这发展方向不通,政府应收回旅议会的权力,进行直接监管。另外,政府及旅游业议会需要加强与内地合作,要求内地有关部门对开办“零团费”或“低团费”来港团的旅行社予以严厉打击,从源头上减少内地旅客被强迫购物的现象。”《文汇报》今天登出陈振宁的文章“从速整顿香港旅游业”,文章内容如下:  

  不久前,香港发生了本地导游“阿蓉”与安徽旅客口角继而动武的丑闻。结果事件以本地导游道歉和旅行社作巨额赔偿告终。

  有评论归咎事件的起因是内地旅行团的旅客素质不高,其他来港的旅行团并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必须承认,极小部分内地旅客在外国的行为未必受到当地社会接受,但是若然只以这些旅客为例子,以偏概全,无限放大至批评整体内地旅客,实在有欠公允。这只会徒增本地人对内地旅客的负面印象,无助解决问题。

                    改变经营模式

  另外,有评论指“?客”的导游大多是新移民。由于他们能操流利的普通话,“?客”不留余地,深受旅行社欢迎。有建议便指,旅游业界应重新研究限制内地新移民须在香港居住满三年才可考取导游证的限制,以提升导游专业形象。必须指出,无论是内地新移民还是香港出生的导游,他们的服务质素都有好有坏。针对导游操守问题,不应只着重改善内地新移民导游的服务质素,还应从更高的角度了解导游操守问题的成因。

  正如大多数评论指出,“低团费”和“零团费”的经营模式是问题的核心。内地旅客报团来港,大多被收取“低团费”或获得免费接待,内地旅行社便会将其转介至本地旅行社处理。在这过程中,内地旅行社已摊分了微薄的团费,或收取了本地旅行社转介费用。导游为了赚钱,会带团友到指定商店购物。这些商店或属本地旅行社经营者拥有,或与本地旅行社有回佣的合作安排。本地旅行社和导游便从团友购物中赚钱。据统计,超过六成内地团都是利用以上方式经营。这种经营模式下,导游强迫内地团友购物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针对有关问题,旅游业议会提出十项指引,包括一团一导游、导游底薪制、导游记分制,以整顿旅游业界。这些指引的推出原意是好的,但是在执行上并未到位。例如,大多数旅行社并未向导游支付底薪,部分导游仍需“?客”维生。而且,指引遭不少导游的反对,这令公众质疑该议会是否偏袒旅行社。较早前,被旅游业议会裁定钉牌的“阿珍”,上诉后获改判停牌半年,前后判决差别巨大,但是该议会并未作出清楚交代。

  事实上,旅游业议会由约一千五百名会员旅行社组成,其决策机关即理事会成员大多为旅行社管理层,欠缺劳工代表。这情况衍生两大问题:一是该会的决定难免予人偏袒资方的感觉,难以说服劳方的反对力量。尤其该议会推出改革措施,针对“低团费”和“零团费”的经营模式背后的庞大利益链,包括导游、旅游车司机、购物店负责人和员工等,其成效难免受到质疑;二是理事会成员多为旅行社管理层,对业界的容忍度较高,未必能满足社会的期望。

  特区政府必须留意,连串事件不止打击了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并加剧了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误解和矛盾。过去“阿珍”辱骂内地团友的片段,在内地多间电视台转载和网上疯传,部分内地网民纷纷表示香港已由“购物天堂”变成“购物地狱”,要杯葛香港旅游;港人则关注“阿珍”是内地新移民的身份。

                            消除误解矛盾

  今次“阿蓉”与旅客口角和打斗的事件,中央电视台以“旅游丑闻”为标题报道,引起全国关注。部分内地网民不乏偏激的评论,主要是批评一些人看不起内地人。而本地旅行社作出赔偿更突显事件错在本地导游身上;香港报纸则指该名旅客要求七十万元赔偿,这令部分香港人认为该名旅客来港是否心存欺诈,从中谋利。姑勿论谁是谁非,但肯定的是,连串事件已加深了两地间的误解和矛盾。

  去年施政报告内,行政长官表明加强规管旅游业。当中,包括检讨旅游业议会的角色、权责、运作及与旅行代理商注册处的工作关系等范畴。特区政府在整顿旅游业的过程中,担当更重要角色,有关方向正确。因为事件已不止涉及旅游业本身,还打击了香港的国际形象和加深两地的误解和矛盾。

  长远而言,政府需要考虑扩大旅游业议会的代表性,引入更多劳工代表,增强其公信力。若这发展方向不通,政府应收回旅议会的权力,进行直接监管。另外,政府及旅游业议会需要加强与内地合作,要求内地有关部门对开办“零团费”或“低团费”来港团的旅行社予以严厉打击,从源头上减少内地旅客被强迫购物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