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 |
入选“非遗”:古琴、昆曲和香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28 14:10:09 |
昆曲也时尚 几年前,1.2万一张票的天价昆曲曾引来一片哗然,如今,从厅堂版到园林实景版,从青春版到豪华版 ……昆剧的“名堂”越来越多。 记者/王悦阳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缠绵的笛声中,水磨腔缓缓吹出,不是古典园林,也非厅堂瓦舍,只见十数位现代美人,身穿戏服,水袖轻扬,偌大的现代化排练场,就在这一颦一笑间,竟然古韵盎然,丝毫看不出这里是虹桥某国际社区的高档会所,仿佛置身红氍毹上,曲韵悠扬。 这里是“昆剧丽人行”的活动现场,每周固定安排两次教学,小班化,从最基础的身段、步法和发声开始学起,直到能独立演出折子戏片断为止。这群丽人的教授并非专业演员,而是一位票友,名叫赵云健,自小热爱昆剧艺术,不仅投身名师,耳濡目染,甚至不顾一切大胆“下海”,放弃高校教师的高薪职业,投身昆剧艺术的传播,尝试让古老的昆剧艺术融入时尚、现代的都市生活中。 无独有偶,不仅赵云健等票友在努力,不少专业人士同样在为昆剧艺术的时尚化、市场化道路,找寻一条前人从未探索过,也完全不知成败的道路。昆剧入宴席、昆剧园林版、白领学昆剧……诸多法门,不一而足。昆剧作为联合国授予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至今已整整10年了,如今,在“泛文化”影响深远的今天,昆剧更名正言顺地成为当下“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白领都来学昆剧 “我感觉到昆曲的美不仅仅属于舞台,它也可以走向生活,改变普通人的状态,并可以与时俱进地连接时尚。所以我看到了希望,迈出了普及昆曲的一条新路。”毅然放弃舒适安逸且受人尊敬的大学教师岗位,当初赵云健作出的这番选择,很多人都为之惋惜,感叹,甚至担忧。“我自己也从以往的‘人求我’到‘我求人’的心理状态中寻找平衡。拒绝,冷眼,不理解和经济上的压力都成了我自己要直面的事情。”赵云健坦言,所谓的昆剧时尚化,最难,却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还是市场推广,可偏偏她又不是一个善于营销的人,尽管她的广告词写得非常好——“昆曲不是遥不可及的,昆曲是对现代女性有帮助的艺术,昆曲是可以和时尚生活结合的。”然而,在这个年头,酒香还怕巷子深,现实促使赵云健学会吆喝,学会宣传。自2008年3月正式成立自己的昆剧艺术推广中心后,赵云健不断与自己所处的国际小区业委会联系,希望能通过合作的方式提供给她最一流的活动场地。又通过媒体、讲座、博客、进校园等多种形式,不断宣传自我品牌。三年多下来,尽管每周坚持来上课的学生始终保持在10人左右,但至今为止学戏人数的总和却并不高,不过区区40多人。“流动性不大,几乎今年来学的,明年还会来。”赵云健对此非但不嫌少,甚至还颇为自豪。 与不多的人数相比,赵云健每次上课的收费也相对较低。“基本上每次教学在两小时左右,收费200元一人,如果需要个别辅导,则再加100元。”虽说赚得不多,可赵云健却乐此不疲。据她介绍,来学戏的年轻人多数都是白领,因此消费能力也很难再超越目前的数字。而从学员来参加学戏的目的来看,也可分为几类,有的是好奇,与其学习拉丁舞、瑜伽等较为普遍的课程,不如标新立异来学一段古典韵味十足的昆曲。还有一类则是由衷的喜欢,带着对昆剧艺术的一腔热情,执着地不断学习。最有趣的是第三类,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就是为了与众不同,来一段昆曲,在单位年会上秀一把,上千人的外企里,一下子就能吸引领导的注意,多有面子!” 虽然学员的热情与投入让赵云健颇感欣慰,但无法改变的事实却是——开业至今,赵云健已拿出几十万元投入,还谈不上经济回报。“我痴迷这门艺术,并没有想着赚钱。不过我也是人,也有家庭,也需要收入。或许哪一天我撑不下去了,就自然而然地结束这件事情了。”面对记者的质疑,快人快语的赵云健回答得颇为实在。 相比较于赵云健,上海京昆艺术中心推出的“京昆follow me”活动不仅更为时尚,社会影响力与参与人数也相应多了很多。年轻的张颋是上海昆剧团小字辈的演员,却担任了好几年“京昆follow me”的主教老师。“白领、大学生、教师是前来学戏的最主要人群。除此之外,偶尔还会有一些家庭主妇、退休教师和律师,总的来说基本都是年轻人。”不同于赵云健的小班教学,“京昆follow me”有昆剧班6个,京剧班5个,每班近20人,每周末有近百人同时上课,各自学习不同的剧目,由于都是诸如王佩瑜、胡维露等著名青年演员主教,因而居然也“供不应求”,每年不断有报名不上的年轻人为之扼腕叹息。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