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对扩大开放吸收外资30年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2-01-18 08:51:16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国家重新修订了近3000部法律法规,根据世贸承诺开放了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吸引了更多领域的外国投资者。以中国巨大市场为主要投资目的的跨国公司投资大幅增长,外商独资企业增加,并购开始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重要方式。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此走上制度化、透明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能参与全球化的要素只有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正是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融入了全球产业链,不仅解决了4000多万人的直接就业,这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 10%左右;同时还将大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培养成为熟练的大工业化时代的工人,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占全国企业总数3%左右的外商投资企业所缴纳的税收是全国总税收的21%左右,出口更是占半壁江山,达到 55%左右。当然更重要的是开放使得我们不断融入多极化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没有被边缘化,而且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出口居于世界第一。我们已经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被逐渐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这说明,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就要有勇气、有智谋“与狼共舞”,在“共舞”中学习他们的优点、长处,不断改变和创新自己,以适应环境和打败对手。总之,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我们需要付出学费后,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30年过去了,回头再看我们当初最先开放的通讯设备领域、日化行业等,华为、中兴已经成为跨国企业;很多新涌现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也再次占领国内的中低端日化市场,而且市场份额有不断扩大之势。很多跨国的日化企业或转到高端市场或撤离中国市场。这是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资本的重新分配和重组,新产生的国内民营企业有更强的竞争能力,相信未来的他们不仅能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自己品牌,最终也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入世10年过去了,事实胜于雄辩,开放的当代中国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社会。在透明的法律环境下、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在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充分竞争的领域里,国内外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充分竞争、优胜劣汰,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规律,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是内因,外因只是条件

  文章称,在开放和吸收外资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中国失去市场但没有换来技术”。对此可拿日本和韩国为例,他们是 1元钱引进技术和设备,但分别会付出5元和8元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所以日本的电子、汽车等产品才能走出日本占领美国市场;韩国也同样如此,他们在消化吸收外国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自己的高科技产品,使得目前三星的智能手机GALLX2在世界上开始与美国的苹果手机相抗衡。要想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关键是看国内企业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

  有人经常抱怨我们现在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这是客观事实。究其深层次原因,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希望承接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那么企业所需的高端、有操作能力的人才在哪里?一方面高端企业缺乏急需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又找不到工作。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对内、对外开放中国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等领域,尽快培养出符合中国市场取向、适应企业发展的各类高、中端人才,为中国能更好地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和实现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