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夏斌:城镇化战略应当明晰的十二个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3-07-14 09:32:03  


  中评社北京7月14日讯/实现城镇化,可以说中国目前几乎没有现存的可完全沿用的制度与政策,而是需在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的领域进行改革。因此,当前实施城镇化战略就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经济参考报日前发表国务院参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文章如是说。文章全文如下。

  1.什么是城镇化

  用经济术语讲,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区域空间上的聚集。具体从衡量提高城镇化水平的角度看,在中国当前,要提高城镇化率的真实水平,除统计上意味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城市人口的增加之外,就其实质而言,而且在当前也是最难办的是,当农民离开农业和土地进城就业后,能否同样享受市民的公共服务与福利待遇,城市环境能否保持相对的宜居。

  2.城镇化对总体经济意味着什么

  随着大量农民迁入城镇,在农业总产出继续保持不变甚至增加的情况下,就总体经济而言,农民能进城就业,意味着一国经济总体的薪酬收入在增加,从而可增加消费,推动工业产出的维持或者增加(就社会、政治而言,是缩小了城乡分配差距,有利于稳定社会)。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城市面积在扩展,城市要新增包括住房、水、电、气、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而可推动一国投资。因此,就经济而言,城镇化率的提高,意味着消费与投资的增长,意味着内需的扩大,意味着GDP的增长。

  3.城镇化与工业化、经济可持续发展

  各国经济史表明,城镇化与工业化高度相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工业化(包括农业产业化)的相伴产物。推动工业化(包括今天所提的信息化)的进程,必然同时是在推动城镇化率水平的提高。中国30年多年的改革开放史也表明,尽管改革开放初中央并未提出城镇化战略,但随着30多年来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率同样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1%。而且,哪个地区工业化水平高,自然城镇化率水平(甚至是城乡一体化水平)也相对较高。因为工业化率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一个地区的城市中,工业就业人口在增加,农业就业人口在减少;工业产值占比在增加,农业产值占比在减少。

  城镇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尽管两者定义域不同,但是有交集。由于城镇化进程客观上推动了投资与消费的增长,自然就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要全面完成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任务,就不仅仅局限于城镇化的内容。因为城镇化率的提高,直接意味的是仅仅带动与新增城市人口相关的消费与投资的边际增长部分,而涉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相当繁多、复杂。其不仅仅涉及与增量和存量城市人口相关的消费与投资增长问题,从机制与体制改革角度看,还涉及经济总体中以城市经济为主体的结构调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权的改革、要素价格的改革、企业治理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调整等等各方面的制度改革内容,可以说涉及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的内容。因此,推动城镇化战略,是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但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恐还需要进行一系列除城镇化所涉内容之外的制度改革。

  4.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用现代工业、信息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以新增投资为支撑),形成规模经济,以提高农业生产率,解放了部分农业劳动力,从而给城镇的工业发展和就业提供了可能条件。因此,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会带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可以说是近似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都是有助于城镇化率的提高。所不同的只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在产业统计种类归属上的差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