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梁漱溟之子:回忆父亲在邹平的日子

http://www.CRNTT.com   2014-02-25 14:11:45  


 
  B:网上有文章说,1933 年 7 月研究院选了 6 个主席团成员,包括你父亲,还有晏阳初、黄炎培等人。

  K:没有,那不是主席团。可能是这么回事,当时各地搞农村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就召开了乡村工作讨论会,第一次是在邹平开的。我父亲和我说过,那开会和现在可不一样,就在报上登个启示,我在哪里开什么会,讨论什么,愿意参加的来报名,没有邀请函。一帮人就来了,管吃管住,住就是一个铺板,两个凳子。会完了,大家就散了,所以就说我们是不是弄一个乡村建设学会,有个常设机构,因为会不能年年开。我记得是叫学会,不是协会,说明这个工作,虽然是有一定政治意义的,但是参与的多半是文人学者,不是政客,是当成一个事情来研究的。有的文章说到这个事,说是协会,不是的。

  B:邹平实验其实做了没几年就因战争而中断,战争结束后,你父亲想过继续做吗?

  K:抗战期间是不能做了,而且他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国共合作上。后来杭战结束,和谈破裂,打起来了,也做不了。我查旧报纸,1946 年 3 月,他第二次访问延安,当时延安的《解放日报》有两个记者访问他。那时候和谈还没破裂,国内大家都觉得要组织联合政府管理国家了。记者最后提问题,乡村建设还干不干?他说,我还准备找一两个地方去做实验。念没断。这他没和我谈过。后来一打起来,就无从谈起了。解放之后,也没可能了,私人不能办学校,原来在重庆办的勉仁中学也关门了。

  S:1948 年,他对他的一个学生说,我已经不再考虑了,他没讲为什么,但是你可以理解,形势不允许了。有件事也可以说一下。1942 年,我父亲住在桂林,周恩来托一个农工民主党的人,和父亲熟的,写了密信,写在绸子上,缝在衣服里,从重庆带到桂林,希望他到中共控制的地方,恢复乡村建设运动,中共从军事上保障他。这么大的机会,他不去。原因不是那里不能搞乡建,而是抗战时期他觉得应该做的是消弭内争,如果我去你那里,就等于我站到你那里去了,我要做的是站在中间,制止你们打仗。建国之后,毛泽东给他多次机会让他成为人民政府的一员,他为什么不去?他早就和毛泽东说清楚了,国共不能老对峙着,将来你们坐下来谈判的时候,我还是可以说话的,如果我在你这里当了个部长,我就说不成话了嘛,中间人没有了。但是毛泽东觉得过两年我就解放台湾了,哪里还有这个需要?他就是想保持严格的中立,这样才有监督的能力,谁不好都可以说。

  B:解放后最初几年,梁先生的地位很高,1953 年一下子受到很严厉的批判,你们在他身边,感受到他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吗?

  K:变化当然有的,因为他没有料到。原来他和主席可以说无话不谈,隔一段就能见一次,有这样待遇的人除了他就是章士钊了。不料 1953 年,那年他整 60 岁,碰上这么个事儿。当然后来他一再检讨,主要说自己态度不好,方式不对,他没说我的意见错了。实际上我当时觉得,为什么主席那么震怒,因为解放后很多事我父亲有自己的主见,和他都不太合,用北京话说就是刺儿头。

  实际上我到最近一两年才慢慢搞清楚。为什么爆发这么激烈的冲突?因为 1953 年 6 月,全国开了财经会议,主席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按苏联模式建国,发展工业,农业做一点牺牲,这样很快结束新民主主义时期,跑步进入社会主义。原来《新民主主义论》里写到这个时期要二三十年,现在要提前。当时这个问题上争论很激烈。我父亲出事是 9 月,3 个月后,党内那场争论基本平息了,我父亲不知道这个,结果插一杠子……

  B:还记得那次著名的争吵之后,父亲回到家的样子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