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关注粮食安全的四个不同层面

http://www.CRNTT.com   2014-04-22 10:57:36  


 
  加强资源层面的粮食安全。现实中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对资源层面粮食安全施加了负面影响。传统农业追求的是产量最大化。主要有三种做法,一是全面耕作,把能产粮食的地都开垦出来;二是充分耕作,在能种粮食的季节都进行生产;三是精耕细作,把土地生产力都挖掘出来。然而,适宜农业利用的空间是有限的,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去开垦边际土地和提高复种指数,必然造成粮食生产在水热条件匹配性较差的地方和季节进行,并导致远距离调水和抽取深层地下水等情形。耕地的自然肥力是有限的,片面追求产量最大化,就不得不多施化肥、农药来满足作物的肥力和健康需求,由此导致耕地、水体污染和土壤中营养物质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倘若产品层面的粮食安全要以地下水位下降、水体和耕地污染、土壤营养物质减少为代价,粮食安全维持的时间越长,资源遭受的压力就越大。所以,我们要放弃凡是能种粮食的土地都要开垦出来、凡是能种粮食的季节就要种植的传统观念,要改变把有利于维持土壤肥力的休耕扭曲为撂荒的说法。

  文章认为,从长远看,粮食生产能力要比粮食产量更重要。当它们有冲突时,只有在温饱尚未解决阶段可以强调生产潜力开发,超越温饱阶段后,要从粮食生产潜力开发转向粮食生产能力保护,不必为了粮食产量而加大资源压力。粮食供给不足部分可以通过进口来解决。这种做法的实质是购买国外当年农地和水资源的使用权。

  加强生态层面的粮食安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倘若化肥、农药、地膜等造成的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不断加重,遭受其影响的生态系统总有一天将无法继续成为人类的栖息地。如果适宜人类栖息的生态系统占生物圈的份额不断降低,人类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就会变得越来越差。这种结果决不会因为不观察或观察不清楚而改变。可持续的粮食安全,是有资源保障和生态保障的粮食安全。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易观察到的产品层面的粮食安全,忽略不易观察到的生态层面的粮食安全。相比较而言,产品层面的粮食安全可以借助于两个市场来解决,资源层面的粮食安全可以借助于两种资源来解决,而生态层面的粮食安全必须依靠自己来解决。所以,生态层面的粮食安全是更重要的粮食安全,也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更为重要的责任。

  文章指出,应加强消费层面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还同消费有关。中国粮食消费中存在四个问题:一是自然损耗大。每年因遗撒、霉变、虫鼠害等因素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250亿公斤,农民储粮损失175亿公斤。二是加工损耗大。2011年全国稻谷产量20078万吨,由于加工精度过高,实际生产12015万吨大米,少产出195亿公斤大米,小麦的情况也一样。三是变性损耗大。中国玉米深加工的总体产能稳定在7750万吨左右,相当于国内玉米产量的47%。深加工不仅把玉米变性为非粮食,还把玉米中的一些营养物变性为污染物,由此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又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四是消费损耗大。现在不仅宾馆、工厂、学校、机构中的食堂里粮食消费损耗大,家庭里的粮食消费损耗也较大。

  假如相关措施都落实到位,全国可以减少粮食损耗835亿公斤,加上严格控制粮食变性加工措施,一年可以减少1200亿公斤的粮食消费。这样,中国的粮食安全就一定会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