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谢大宁:反服贸学运启示 应规划文化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14-06-24 01:03:03  


 
  前几年曾看过台湾政治大学的一份民调,它的对象是针对曾到大陆参加过营队的台湾大学生而做的,主要在调查这些学生参加这类活动的感受,并探询这些交流的经验有没有改变他们的认同。按照这份调查,大多数的学生对这类活动的经验都是正向的,包括与大陆学生的良好互动和感情交流,也对大陆这些年来的发展持正面看法,同时多数人的确对大陆经济与社会的印象有改观,觉得和自己原先对大陆的刻板印象不同。但是除此而外,几乎看不到他们在认同上曾经因为这些交流而有任何改变。这样的民调事实上呼应了我上面的主要论点,也就是由交流并不能直接过渡到认同,而我这里更要表示的是,如果真的想要解决认同问题,没有“参与”是不可能的,而且就像我以男女朋友为例子所表示的,这种参与必须是双方的共同意愿,否则也只是单相思的徒劳而已,换言之,参与也就是解决文化认同的最基本原则。

  然而也许马上就有人会进一步提问了,大陆有什么地方可以让台湾参与进来的呢?怎么参与?参与进来后要做什么?怎么做呢?或者我们说,大陆正在到处说所谓的中国梦,那么有哪些梦可以让全大陆与台湾都可以一起做,而且台湾也会有意愿,更可以有贡献的呢?对这样的提问还真是不好回答,比如说在政治上大陆开放台湾参与,这条件恐怕还不成熟,经济上似乎也不是那么好想,此外在某些议题上,比如沙漠化的议题,台湾好像已经有人参与了,可是也很难全面铺开,顺此思路,好像原则有了,可是具体的工作还是很难落实,这里有办法可以落实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以为有一个方向也许是值得思考的,那就是在大陆的整个价值重建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让两岸充分合作,也许是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的。何以言之呢?近几年来,大陆普遍感到了某种价值的危机,也因此兴起了一场国学热,我们姑且不管这帖药是不是一个好的处方,我觉得这一方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当整个中国在寻求和平崛起的过程中,的确有一个价值命题横亘在每个中国人面前,我们要的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崛起?这世界又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崛起?我们该如何承担这样一个历史使命?对这样的问题,不管我们每个人的答案多么不同,有一个方向恐怕是必然的,那就是它必须源自于传统的创新,而传统如要创新,某种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思考绝对是必要的,就这点而言,台湾的经验可能是比大陆要来得丰富的,如果大陆可以善加运用这样的资源,或者说能够充分与台湾合作,相对而言,它是比较容易组织,而且也比较可以回避双方之各种碍难的。另一方面,台湾也比较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个具有理想性的出口,从而开辟出一条政治与经济之外,可以避免走上附庸之路的道路,而当台湾愿意从这里开始参与整个中国梦的缔造过程时,也许整个认同的断裂就可以开始找到自我疗愈之方了。

  当然,就本文这么简短的篇幅而言,我也只能如此原则性的提出我的思考,以上方案的具体落实,其实还需要两岸的彼此激荡,但无论如何,我觉得这会是一条比较可行的让台湾重新参与到中国来的道路,而其难题则是谁有如此的胸襟与气魄来经营这条道路。而从另一个原则的面向来说,这条道路其实并不一定要由官方来做,或者即使由官方来做,也不必一定非得在有什么协议的状况下来做。由于认同的问题发生在台湾,所以很难期待由台湾来主动发起这样的工作,就算台湾有人愿意做这件事,他也必须冒着比较大的风险,在这状况下,当然最好是由大陆方面的有心人士来主动发起。但我也必须说,许多事也许可以先由大陆这边主动发起,或者寻找某些课题,就由大陆来片面展开,比如说我们两岸统合学会曾提倡过的,两岸可否使用相同的文化基本教材的读本,两岸的语文课本在文言文的部分,可否尽可能提高其重迭率等等,这都是大陆可以片面进行,而让台湾可以有参与感的事,然而不管怎么说,要想真正把这件事做大,做得更持久,就还是必须思考签署两岸文化协议,特别是基于认同问题的性质,它的解决往往更需要耐心与持久的努力,所以两岸文化协议还是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的。于是我就想进一步来谈谈我对这个协议具体内容的一些想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