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金融资源结构错配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14-08-24 10:21:39  


  中评社北京8月24日讯/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如何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事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能否取得实效和能否确保金融安全的重大课题。然而受到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金融体系低效运行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虽然多次出台政策措施,但是始终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二是金融风险快速集聚,金融体系自身稳定运行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社会信用缺失与政府过度担保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张艶忠、南京大学商学院刘向丽文章认为,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本质上是货币供给总量充足情况下的金融资源结构错配。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信用缺失和政府过度担保等不当干预造成了市场严重扭曲,一边是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抗风险能力较高的“高富帅”群体,一边是以实体经济小微企业为代表的高风险群体。面对这一扭曲的市场结构,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理性选择必然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错位,并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大量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连年亏损却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盲目扩张,到处上项目,亏损动辄数十亿;大量制造业小微企业求贷无门,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求生存,企业不堪重负,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情况比比皆是。

  必须充分认识到,上述局面是市场基础不健全情况下市场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不是银行不想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是过高的风险成本导致银行不得不拒绝小微企业,政府直接干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金融资源配置错位问题,相反只会将企业的风险转嫁到金融机构身上。市场扭曲也是推高无风险利率水平、提高银行资金成本并进而导致实体经济融资贵的根本原因。追求低风险高收益是金融的基本规律,只要扭曲的市场环境得不到根本改变,金融资源配置流向就不会改变,无论扩大货币供给等总量金融政策,还是定向降准、设立民营银行、发展资本市场等结构性金融政策,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金融资源错配现象。这一点也是目前社会上存在较多认识误区的地方。

  信用缺失也是导致金融风险快速集聚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信用缺失使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成为“空中楼阁”,形成巨大风险。钢贸贷款和铜、铝、金等大宗商品融资在国际上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动产质押业务,但是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融资企业往往单独或伙同第三方仓储公司,通过伪造单据或虚开仓单等方式,重复到银行进行融资诈骗。另一方面,信用缺失导致了极为严重的担保圈、担保链风险,在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担保圈非常普遍,有的担保圈涉及企业多达数千家,担保金额超过千亿元。担保圈和担保链风险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隐蔽性和复杂性,其危害和破坏性十分巨大,温州、无锡、宁德、滨州等多个地方担保圈风险大面积爆发,严重摧毁了地方信用环境,沉重打击了实体经济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